描写《东山》的诗词与文章

东山

位于苏州城西南约42公里的太湖之滨,因“湖中有洞山、庭山,在其西者为西洞庭,在其东者称东洞庭”,所以称为洞庭东山,或称东山。相传春秋后期,伍子胥曾在此迎接母亲,故亦名胥母山。隋朝莫厘将军居住于此,故又名莫厘山。此山原位于太湖之中,后因沉沙淤积,岛与陆地相连,遂成为半岛。面积约63平方公里,周长约40公里,全境岗峦起伏,共17峰,主峰莫厘峰耸立于半岛的东北端,高约293米。东部多幽谷深坞,西部临水,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东南鱼池毗连、荷荡密布。湖中三山,素有“小蓬莱”之誉。东山早在唐代就已种桔,早红桔、白沙枇杷、碧螺春茶叶素负盛名,是太湖著名的花果山。东山著名的风景名胜有紫金庵、轩辕宫、春在楼(雕花大楼)、启园(席家花园)、杨湾明清古建筑群、曲溪园等。紫金庵又名金庵寺,始建于唐代,虽仅一殿一堂,但却蜚声海外。庵中藏有16尊彩塑罗汉,传为出自南宋雕塑名家雷潮夫妇之手。罗汉“各现妙相,呼之欲出”,堪称我国古代雕塑的精品。春在楼,俗称雕花大楼,近代仿古建筑,历时3年、化费3741两黄金方始建成。前后二进,走马楼、梁枋、重花柱、楼檐等,雕有各种瓴毛花卉、故事图像,极为精细。砖雕门楼,透雕在4层以上,巧夺天工。整个建筑将砖雕、石雕和木雕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成为我国雕刻艺术的杰作。启园通称席家花园,是东山仅有的一座具有水园格调的近代仿古园林,林中假山造型颇具匠心。杨湾古镇可谓集元、明、清三代古建筑之大成,仅明代及仿明式建筑就有19幢,多集中在用青砖侧砌而成的“人”字纹御道两侧,其中有茶楼、商肆和各类民居,素有“明代一条街”之说。镇西北200多米的轩辕宫建于元末,雄踞山巅、气势磅礴,系杨湾庙正殿,殿为楠木结构,面阔3间,进深9檩,单檐歇山,风貌古朴。

〔古诗文赏析〕 东 洞 庭 清·张大纯



前后居何密,峨峨峻岭连。

三峰犹远祀,九坞自流泉。

尽识将军泽,谁参雪窦禅?

施王名世久,钟秀岂徒然?



洞庭东山是才深入太湖的半岛。岛上人口稠密,民居鳞次栉比,全境有17峰,岗峦起伏。诗的开首二句展示了一幅东山全境图。接着三四两句视线转向峰坞,“三峰”、“九坞”均泛指。东山主峰莫厘峰及其他峰峦,山顶山腰往往有佛寺,居民焚香祭祀,由来已久。山坞泉水潺潺,草木青葱。“尽识将军泽”,犹言都知道隋莫厘将军的恩泽。相传隋莫厘将军曾居住在此山,所以又名莫厘山。“谁参雪窦禅”,谁能真正参悟高僧们的禅理呢?东山有许多禅寺,诸如茅峰禅院、雨花禅院、慈云庵、紫金庵、法海寺,也不乏高僧徒众,故云。“施王名世久,钟秀岂徒然?”进一步说明人杰地灵,山川孕秀。施王指施磐,其墓在东山,这里泛指历代杰出人物层见叠出,为山河增色。

(曹林娣)



〔现代散文〕 洞庭东山是伸入东太湖的一个半岛。从苏州出发,经名镇木渎,走灵岩山麓,车到前山小小的停车场嘎然而止。前山镇是洞庭东山的门户、咽喉,锁闭了一个花团锦簇的世外桃源、神仙境界。

前山两翼,绿树葱茏的山脚下有多重石径。漫步走去,半日间可绕行半岛一周,始终不离青山绿水、果林高树;其间有多少佳胜所在,数不清、看不尽。往往会在曲径深处,突然发现奇观妙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正是初秋季节,风和日丽。出镇右行,不知不觉间就进入桔林。桔树婷婷,枝柯相接,球球绿果隐在茂密的叶间,不经意很难发现,却又时而碰手触面,使人有如进入孙悟空的花果山,处处遇到小猴子的挑逗。

一股湖风挟着鱼腥穿过桔丛迎面扑来,而后隐隐约约,一阵水声。不禁悠然神往,回身四顾,却不知来自何处。迟疑间,又是一片欢声笑语。撩着绿枝,寻寻觅觅,右转登上缓缓的坡道,桔林尽处,豁然开朗。一对银杏,矗立石径两旁,躯干可以合抱,其高何止五、六丈。如同守护天门的巨灵神,欢笑正发自密密匝匝的扇形叶片中间。随着几记劈啪声响,带着肉壳的果实簌簌而下,宛如雨花石坠,落地啪啪有声。

低头从树下穿过,随路转进,绕过千竿翠竹,忽见山涧横于面前。涧底流水潺潺,水下五色卵石历历可数。两岸座座瓦屋,都在杂树掩映之中。涧不太宽,粗粗估来,不过一丈左右。涧上担着一对长条麻石。沿涧前行,不远又是一双。人说,早年麻石上砌着小巧的桥亭,有路直通家门。于是,脑中不禁出现这样的形象:当时,老夫子或退休“致仕”的官员们高坐亭中,新茶一杯,古诗一部,面山长吟,对绿高歌,或供上苏梨蜜桔。银杏板栗,知己二三,促膝小酌,清风徐来,松涛阵阵,真如神仙洞府。

正想入非非,然已登上小桥;桥有石栏,上刻“环秀”二字。四周清翠,秀色可餐,取名非常贴切。信步走去,又过桔林,再穿小弄,山涧总不离左右。才知山涧弯弯曲曲,做了多少“S”形,最后径自进入绿树丛中,想必通到太湖去了。俗话说:“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条长龙却是首尾两不见。真是奇乎妙哉!不久,在一巨宅高墙脚下见一方小小石碣,字已模糊不清,仔细辨认,才知刻的是“古山海镇”。

这四个字给我的印象是那样深刻,至今不忘。呵,古山海镇,古山海镇!你竟是卧在九曲十八弯的山涧之上!你究竟古到何时呢?你那个海又是何所指呢?难道就是三万六千顷的太湖,抑或你确实曾临沧海呢?你的“山海”之中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呢?当年你是个山货湖鲜聚散闹市,或仅仅是果农渔人群居之所呢?你不回答,这也没什么,反正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团凝聚在蟠龙身上的绿,一个看不透的绿的秘密。不想去找什么根据了,随意去揣测,倒是比翻历史资料更为有趣呢。

又过一顶桥,又是一所大宅第,虽已破旧,仍可想见当年的宏伟。承主人盛情,邀请进去稍息。大宅显然已经过多次再分配,有些凌乱。门内是个公用敞厅,厅后一条窄窄过道,尽头一扇小门,里面便是他的住所。想不到又是别有洞天:三间收拾得清洁的高敞居室,架上几卷图书,案上几盘果品。隔扇门外是个小小天井,湖石一座,海棠两株,月季几丛,群蜂正忙着萦回其间。

主人说,房子是明代所建,远祖当过大官,后代大都成了果农。自己原在上海教书,退休后不耐闹市喧嚣,回来养老,“到底还是家乡好哉!”他说。出语轻轻,温文儒雅。

半生在粉笔灰中劳碌,晚年得归故里,早晚漫步于山麓湖畔,听鸟鸣,看鱼跳,读读书,写写字,与人无求,与世无争,算得上是有福之人了。

他说,这个村名叫“槎湾”,涧水来自后山一个洞里,山涧是岳飞所凿,用来藏军舰的。是否属实,他也是听人说来,已无从稽考,只有姑妄听之。倒是这个“槎”字值得玩味。槎,就是木筏,难道这条九曲十八弯的山涧真的和船有点关系吗?

东山风景正在开发,将来若在槎湾重建桥亭,疏浚曲涧,整修明代大屋,重现古山海镇面貌,那真堪称“仙境”了。

(李克因)



〔民间文学〕 过去太湖东山葑山寺寺门前有一块御匾,如果你仔细一看,会发觉这块匾有许多黑墨点子,好好的匾,为什么会有墨点呢?说起来,话就长了。

当年乾隆皇帝南巡,一路上游山玩水。他早就听说苏州是“人间天堂”,因此到了江南以后,就匆匆地赶往苏州。苏州知府允大人听说御驾光临,连忙率领一大帮知县前去接驾。苏州城内的楼台亭阁、寺观塔院、山水园林一一游玩过后,乾隆提出要去太湖看看,允大人一听,正中下怀,连忙派人张罗办理。

乾隆皇帝乘着龙船,行进在太湖上,一看湖上风光,确是名不虚传,于是乘着一时高兴,便对周围随行的官员说:“苏州山青水秀,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可是有没有出点能人?”吴县的长脚知县说:“慧丰和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四书五经,无所不通,琴棋书画,样样能行,他就住在我县太湖东山的葑山寺里,以卑职之见,他算得上当今天下的第一能人。”乾隆皇帝一向自以为博古通今,无所不精,原指望此话一说,下面均会恭维圣上万岁,没想到长脚知县竟然说出太湖东山还有比自己博学的人,于是想见见慧丰和尚,考考他究竟是不是天下第一能人。

乾隆皇帝和一批随从的地方官吏到了东山以后,乔装成香客,来到葑山寺。烧完香,拜过佛,被慧丰和尚迎到斋堂休息喝茶。乾隆看过斋堂挂的书画以后便问:“方丈,你看当今皇上写的怎样?”慧丰说:“还可以读读。”乾隆又问:“他的书法呢?”慧丰说:“还可以看看。”听惯恭维话的乾隆,心中很不是滋味,碍于场合,又不便发作,于是就说:“据说方丈是当今天下第一能人,因此特前来请教请教。”慧丰向来是谦虚之人,一听此话,连忙摇头说:“贫僧才疏学浅,不敢当,不敢当。”乾隆也不答话,只叫随从取来文房四宝,信手写了二字,请人递给了慧丰,慧丰接过一看,纸上写的是“王二”两字,心中不由一笑,心平气和地对乾隆说:“施主真是高才,你这二字完全概括了此地的风景,而且你还玩了一个两顶四的招式来考考小僧。‘?二’两字,乃是‘风月无边’的意思。”乾隆见慧丰应对自如,不由暗暗地佩服起他的才学。

慧丰虽然不知施主即是当今的皇上,但他总觉得这位施主满脸傲气,目中无人,于是他也顺手拿过一张宣纸,挥笔在纸上点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墨点,恭恭敬敬地送到施主的手里说:“这里面也有文章,请施主多多指教。”乾隆接过宣纸一看,大大小小的墨点,实在无法说出其中的奥秘,不由面孔涨得通红,随从官员,见状不妙,连忙找一借口,把乾隆拥出了斋堂。慧丰早把这一切看在眼中,也装着送客的样子,跟着出来了。他把一张小纸递给乾隆说:“你要是不明白,这里自有解释。”乾隆碍于面子,又不便当场展开,只好赶快回到船上,打开一看,竟是“无事(字)可寻”四个小字。乾隆明白是受到了慧丰的嘲弄,气得要死。原想狠狠惩罚慧丰一番,但又怕落得“扼杀人才”的罪名,遭到江南文人的反对,只好自认晦气,将此事糊弄过去了。

(晓国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