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唐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唐山水诗鉴赏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桔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鸟门。

这是 一个秋风瑟瑟、秋雨潇潇的夜晚,客游湘江的诗人面对着沉沉暮雨、滔滔江水,高大挺拔的木芙蓉、繁密碧绿的薜荔……,不禁浮想联翩。报国的雄心、怀才不遇的忧闷、飘零他乡的凄苦、知音难觅的惆怅,一时间汇集心底,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秋宿湘江遇雨》。全诗意境开阔,气韵沉雄。

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是善于用典。用典不当,往往流于生硬艰涩。成功的用典应有三条: “易见事”、“易识事”、“易诵读”(《诗人王屑·用事》)。而这首诗连用数典,皆精当贴切,炼意传神,情境俱现,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自己的经历处境和思想情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典故的运用还造成了诗歌气势的起伏跌宕,把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发的慷慨不平之气表现得宛转深沉,如闻其息。

正如诗的一开始,“江上阴云锁梦魂”,一个“阴”字已见其沉重,再加一个“锁”字,更显得压抑了。这是写景,但实际上也透露出诗人心境的郁闷不舒。紧接着,诗人用刘琨闻鸡起舞这个典故,使全诗的情调来一个转变。“江边深夜舞刘琨”,江水拍岸,夜色深沉,壮士舞剑寒光闪闪。这勃勃英姿,雄浑气势,象一道闪电划破沉沉阴云,一扫方才的低沉抑郁。刘琨闻鸡起舞这个典故,不仅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处境妙合,很恰当地抒发了他不甘寂寞,力图在逆境中奋起的心绪,而且也使诗歌低缓的旋律中跳出了高昂激越的音符。正因为诗歌的情调有这么一个转换,接下去的两句景物描写才不显得突兀。万里秋风爽爽,芙蓉摇曳; 千家秋雨濛濛,薜荔环绕。这寥阔的景象正暗暗衬托出诗人抱负的宏大、志向的高远。

诗歌的颈联一连用了两个典故。“悲桔柚”取典于《淮南子》“桔柚有乡”的说法。据说,桔柚生长在江南,移植淮北则为枳。诗人此时身值桔柚之乡,不禁想到自己的境遇和那远离江南故土的枳何其相似。“王孙” 本指隐士。《楚辞·招隐士》中有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又借指游子。湘江两岸的桔柚林勾起异乡客的深远乡思;有谁来招觅我这个游子的孤魂呢?此二典委婉地倾诉了诗人乡思难遣,怀才不遇的心曲,与“江边深夜舞刘琨”句呼应,隐含着报国无门的感慨。这里,诗歌的情调又是一转,壮烈的情怀中透出愤慨与忧伤。

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楚辞·渔父》的典故。“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夫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人游止的湘江,正是屈原足迹所至之处。屈原被逐,尚有渔父对话,而此时的诗人虽不及屈原境遇恶劣,但却孤独得连一个对话的人都没有。伴随诗人度过这寂寞夜晚的,唯有一腔难酬的壮志,一天秋风秋雨,一江滔滔流水。至此,我们在慷慨悲凉的旋律中又听到一声怅惘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