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潜《夜月渡江》清、近代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沈德潜《夜月渡江》清、近代山水诗鉴赏

沈德潜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月色皎洁之夜,诗人乘舟逆流渡江,风势相助,瞬息之间已过京口(今江苏镇江市),逼近江西,情意无限。

开篇两句即点题,写渡长江时的月色。“万里”,形容长江流水的长远,兼状下游江面的水天空阔。“金波”,月色浮动的样子,语出《汉书·礼乐志》: “月穆穆似金波”。这夜月色特好,非往日可比,显得格外耀眼明亮。“布帆”,小舟。梅尧臣《寄滁州欧阳永叔》云: “下笔犹高帆,十幅美满吹。一举一千里,只在顷刻间。”高帆十幅,喻欧阳修下笔神速。此诗“布帆十幅”,则形容小舟行驶疾速,顷刻千里。“破空行”,明月满江,舟船如在空明的月色中穿行,给人破空行于天上之感,其意略同杜甫《小寒食舟中作》的“春水船如天上坐”。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上句视,下句听。“三山”,在今镇江长江南岸,即金山、焦山、北固山。“六代”,六朝。放眼极目,天色微茫,加之距离还较远,三山若隐若现,仅仅依稀可辨; 侧耳倾听,江流浩荡,汩汩不停,不改古今,还带着六朝时的声音。这时舟船正行驶在镇江(京口)一带的江面上,“晋永嘉乱后,幽、冀、青、并、兖五州流人过江者,多侨居此处(京口),吴、晋以后,皆为重镇”(《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五); 而且,距京口不远的南京,还是六朝故都。因此,诗人由江流而联想起六朝的兴亡废替,也是很自然的事。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两句写夜静更深。寂静之夜,水底鱼龙照理应不惊。然而物极必反,过分的寂静,超过心理承受能力,反而使人吃惊,不易平静。柳宗元《小石潭记》记作者因潭四周过于清寂,以至“不可久居”而离去,就是这个道理。此夜,实在静得出奇,诗人却不说人惊而说鱼龙惊,立意颇新。“鱼龙惊”,还回应首句月色之明。曹操《短歌行》云: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由于月明异于常日,乌鹊误为天明,竟起身南飞。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云:“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李花之白如烛照夜,以至鸡误为破晓而鸣,人误为天明而起。苏轼《游金山寺》:“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江心明如炬火异乎寻常,故栖乌惊。此诗水底鱼龙则以“金波照眼明”而惊,可见明月之明极为罕见。“牛斗转深更”,夜已深更。“牛斗”,牛星与斗星。一“转”字,道出诗人乘舟渡江时间已较长。结二句则说,诗人乘长风破万里浪,瞬息之间舟船已过京口,而前头的楚地山水正满怀情意地期待着他。据《方舆胜览》,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为楚尾吴头;泛而言之,今江西北部都可称楚尾吴头,故朱熹《铅山(今属江西)立春》云: “雪拥山腰洞口,春回楚尾吴头。”京口属吴,舟过京口,即已逼近江西。

这首七律风格清爽朗健。万里金波,水底鱼龙,天边牛头,楚尾吴头,又衬以六朝不尽的江流水声,时空恢宏,意境寥廓。至于金波照眼,鱼龙惊夜,以及布帆十幅,逆流上江,长风破浪,顷刻千里,奇景迭出,更是别有一番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