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曙《山下晚晴》唐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崔曙《山下晚晴》唐山水诗鉴赏

崔曙

寥寥远天净,溪路何空濛。

斜光照疏雨,秋气生白虹。

云尽山色暝,萧条西北风。

故林归宿处,一叶下梧桐。

雨霁晴展,长天一碧,这是许多古代诗人乐于题咏的景象。其中,不乏陈陈相因者。但这首诗却既未师他人之意,亦未袭他人之辞。仅由诗题,也可看出作者力求翻新的意向: 他给所描写的雨过天晴的景象加上地点(“山下”)和时间(“晚”)的限定,当然不是作茧自缚,而是为了另辟蹊径,驰骋才力。

于是,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画面是: 一场秋雨,把天空洗得格外明净; 因为格外明净,便又显得特别寥廓而高远; 而溪边的羊肠小道则在一片空濛中若隐若现,犹如斗折蛇行。这正是雨过初晴时最为典型的物候特征。就其视觉而言,“寥寥”句是对天空的仰望,“溪路”句则是对地面的平眺。这又见出作者视角的不断转换。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所点染的还只是一般的雨过天晴的景象的话,那么,中间四句则以迥不犹人的诗笔赋予它独特的风貌。“斜光”,即夕阳,王维《渭川田家》亦有“斜光照墟落”句。骤雨初歇,在夕阳的映照下,虽然仍不免看到稀稀落落的雨点,蒸发在空中的“秋气”却已凝成白色的虹霓,宛若荧光闪闪的玉带横曳天际; 阴霾早已被驱赶殆尽,眼前四望无云,只是时近傍晚,山下已为暮色所笼罩,西北风也刮得更加猛烈——这里,既有绚烂如火的晚霞,也有素洁如玉的白虹,此外还有昏暝的暮色,萧瑟的秋风,虽然说不上缤纷,也未必和谐,却相互烘托和映衬,共同构成作者笔下独具风貌的“山下晚晴”,而有别于一般的雨过天晴的景象。从中,我们领略到作者体物入微的观察力和牢笼百态的驾驭力。

最后两句,作者将自己踽踽独行的身影也溶入画面,从而不仅揭出了 “山下晚晴” 图的中心视点,而且深化了它的意境。“故林”句取意于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见出作者的归隐林泉之志。而对林泉的向往,又往往伴随着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那么,当作者投宿于“故林”、以求休憩疲惫的身心时,给予他最强烈的感官刺激的景象是什么呢?作者从雨霁晴展的背景中推出了“一叶下梧桐”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特写镜头。这既是跃入作者眼帘的实景,也可视为对作者当时所处的特定情境的写照,细细品味,其中隐隐包含着某种难以言喻的人生感触,落叶归根,在人的意念中,他就象飘然落地的一叶梧桐,静静地栖息在山林间,在自然的怀抱中求得最终的归宿。写到这里,一股日暮黄昏的迷茫情绪在诗中瀰漫开来,使“山下晚晴” 图终于呈现出黯淡的底色。如此结篇,自然显得神韵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