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还《夜投山寺早起》清、近代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方还《夜投山寺早起》清、近代山水诗鉴赏

方还

忽见白云入,方知在岭颠。

起寻夜来路,寒色一苍然。

山雨连朝日,春花留暮烟。

半丛啼鸟响,声乱涧中泉。

作者出游的一个夜晚,偶然投宿某山寺。此山寺是什么名称,在什么岭上都并明言。因为作者“夜投”时天色已漆黑,对山寺及其四周环境自然懵懵懂懂; 而当 “早起” 时看到、听到山中的一切,就觉得分外新鲜,心中充满了审美的愉悦。

“忽见白云入,方知在岭颠。”诗开篇省略了“夜投山寺”的经过,集中笔墨写“早起”的感受,单刀直入,毫不拖泥带水。首联意谓自己早晨醒来,忽然见到白云飘入宿房,才知道山寺是建在高山之顶。此联又含言外之意,即“夜投山寺” 时对其环境一无所知,因此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奇之感。“起寻夜来路,寒色一苍然。”颔联继写由于要弄清楚自己是如何夜上“岭颠” 山寺投宿的,所以想寻找当时上山的途径; 但却只见一片青苍之色,透出早春的寒意,已不见“夜来路”在何处,大概其足迹被“山雨”冲掉了。此时作者或许会有几分遗憾,不过他立刻被山寺四周的晨景所吸引,这足以慰藉内心的惋惜了。“山雨连朝日,春花留暮烟。”颈联转写晨景而以夜景相陪衬,这就打通了昨夜与今晨的间隔,体现出时间的连续性,又可以弥补未见“夜来路”的缺憾了。此联前一句描写一轮朝阳升起,是在夜来山雨停止之时,故曰“连”; 后一句写春花笼罩着晨雾,这晨雾就是昨晚未消散的“暮烟”。作者虽未寻到“夜来路”,但透过晨景仿佛看到了夜景,他感到了审美的满足。颈联描写的是视觉形象。作者“早起”还欣赏到听觉形象,故尾联云: “半丛啼鸟响,声乱涧中泉。”唐人孟浩然《春晓》诗曾云: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天是百鸟欢欣的季节,清晨更要亮开歌喉。此山丛林中也传来婉啭的鸟啼声,分外悦耳; 而一夜“山雨”使山涧泉水暴涨,传出流水的潺潺声,亦十分动听。鸟啼声与山泉声相合,使山寺四周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作者亦陶醉在大自然的“交响乐”之中。诗写至此戛然而止,留下了 “天籁”般的袅袅余音。

这首五言律诗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始终未点明“山寺”之所在。这种无规定性为读者留出了更大的艺术空白,使读者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活体验更自由地去品味、想象、创造其意境。但整首诗的山水景物又是个性化的,具有鲜明的江南特色,在无规定性中寓有规定性,即为读者的欣赏规定了大致的思维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