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古北口中秋》清、近代山水诗鉴赏
曹寅
山苍水白卧牛城,三尺黄旗万马鸣。
半夜檀州看秋月,河山表里更分明。
古北口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是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山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清康熙时代,这里是京师北部的重镇。这首七绝即是描绘古北口中秋望月所见所闻。全诗虽仅有四句二十八字,却 一气呵成,卷舒自如,写景抒情,水乳交融,平易中不失雄浑气度。
首句先概括地将古北口的环境特色描绘出来。“山苍水白” 是月下景色,尤其“水白” 一语,恰如其分地将月光下的色彩感觉抒写了出来。古人诗中写水用“白”形容,并不乏见,如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杜甫《闷》: “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二诗所写全是日中所见景物。“水白”和 “白水”虽互为倒文,所构成的意象却有差异,山色苍茫,水色泛着白光逼真地把月色巧妙地带入了诗中。《晋书·周访传》: “初,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谓曰: ‘前岗见一牛眠山汙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后世遂以“牛眠地”比喻可用作先人墓地的风水宝地,是一种迷信。诗中 “卧牛城”化用此典,用来借喻依山为市的古北口城山环水绕的优越地理条件。
“三尺黄旗” 借代清廷驻扎于此的军队,“万马鸣” 即指军队战马的嘶鸣,仅用七字就将清廷驻军的严整勾勒了出来。第二句将视觉与听觉组合在一起,通过有声有色的渲染,显示出古北口的雄浑气象,扩大了其空间的纵深感。
第三句笔锋一转,又将诗人自身溶入景中,为最后的一句写景抒情作了时间、地点的交代。时间是夜半时分,地点是檀州。檀州是密云的古称,始置于唐代。诗中用古称点明了望月的地点。“看秋月”显然是诗人在“看”,“秋月”又与诗题“中秋” 切合。中秋赏月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天上之月曾引起历代人们的多少遐思,更何况这是一轮皎洁的中秋之月!
末句 “河山表里更分明”,明是写景,实则抒情,具有双重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表层的,是月下景色的写实。月光下的山和水失去了白昼间的原有色彩,苍茫的是山,闪亮的是水,犹如 一帧黑白照片,抹去了世间万物纷繁的色彩,河与山的相互位置因而更显得格外分明。第二层含义是深层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述子犯对晋侯的言语有 “表里山河” 一句,杜预注: “晋国外河而内山。”后世就以 “表里山河” 比喻为国家的自然屏障,又引申为山河形势的险要。诗人由古北口的险要地势联想到国势的兴盛,因而“更分明” 隐藏着作者对国力强大的颂扬,反映了清代康熙间的实际情况。全诗不无歌功颂德之意,却写得含蓄隽永,韵味十足。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六称曹寅“天资颖异,诗词皆有逸笔”,并非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