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原文|题解|注释|简析

《潼关》原文|题解|注释|简析

潼津直上势嵯峨,天险初从百二过。

两戒中分蟠太华,孤城北折走黄河

复隍几见熊罴守,弃甲空传犀兕多

汉阙唐陵尽禾黍,雁门司马恨如何?

[注释]

①潼津:潼关。嵯峨:山势高峻。

②两戒:古时以华山为界,将天下山分为南北两戒。蟠:盘曲。太华:华山,在潼关西南。

③孤城: 潼关城。北折: 由北面掉头。黄河自龙门南下,至潼关折而东流。

④隍:无水的护城壕沟。熊罴:比喻守关的勇士。

⑤弃甲:丢掉战衣,指战败而走。犀兕(sì):犀牛,其皮坚厚,古人以其制作战衣。《左传·宣公二年》载,宋国华元被俘逃归后,人们讥刺他,他回答说: “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复隍” 两句是说,潼关虽然险要,但历史上能固守的人并不多。

⑥汉阙唐陵: 汉唐两朝的皇宫陵园建筑。

⑦雁门司马: 即明末孙传庭。孙传庭,代州振武卫(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入),代州,古称雁门。明崇祯十五年(1642),孙传庭以右侍郎督师陕西,镇压李自成农民起义。祟祯十六年,升为兵部尚书(相当于古代的司马)。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打潼关时将其杀死。

【题解】

此诗选自《清诗别裁集》。

【简析】

作者先描写了潼关及其地理形势的险要,然后凭吊潼关古战场,对雁门司马孙传庭战死潼关表现了无限同情。诗歌中间两联,远景近景层出不穷,虚虚实实相互结合,形象逼真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