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颍州祭欧阳文忠公》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苏轼《颍州祭欧阳文忠公》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维元佑六年2,岁次辛未3,九月丙戊朔4,从表侄具位苏轼5,谨以清酌肴果之奠6,昭告于故太师衮国文忠公安康郡夫人之灵7。呜呼!轼自龆龀8,以学为嬉9。童子何知,谓公我师。昼诵其文,夜梦见之。十有五年,乃克见公10。公为拊掌,欢笑改容11。此我辈人,余子莫群12。我老将休,付子斯文13。再拜稽首,过矣公言14。虽知其过,不敢不勉。契阔艰难,见公汝阴15。多士方哗,而我独南164。公曰子来,实获我心17。我所谓文,必与道俱。见利而迁,则非我徒18。又拜稽首,有死无易19。公虽去亡,言如皎日20。元佑之初,起自南迁21。叔季在朝,如见公颜22。入拜夫人,罗列诸孙。敢以中子,请婚叔氏23。夫人曰然,师友之义24。凡二十年,再升公堂25。深衣庙门,垂涕失声26。白发苍颜,复见颍人27。颍人思公,曰此门生28。虽无以报,不辱其门29。清颍洋洋,东注于淮30。我怀先生,岂有涯哉。

【注释】 1颖州:在今安徽省阜阳。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死后谥文忠。 2元佑六年:公元1091年。 3岁次辛未:甲子纪年的次序是辛未年。 4朔:农历每月初一为朔。 5具位:供设。 6清酌:清酒,水酒。 7安康郡夫人:即欧阳修的夫人,谥安康郡夫人。 8龆龀:换牙,七、八岁时。 9嬉:游戏。 10克:能。 11拊掌:拍掌。 12群:同门朋友,为伍。 13休:致仕,退休。 14过:过分。 15契阔:久别。 16哗:喧哗。 17获:得到。 18迁:变异、转移。 19易:改变。 20皎日:中天的太阳。 21南迁:指从常州迁往京城开封。 22颜:面容、形象。 23请婚:求婚。24义:情义。 25升:上、到。 26深衣:缁衣、黑色的衣裳。27颍人:颍州之人。 28思:怀念。 29不犀:没有玷污。 30洋洋:浩大的样子。

【今译】 元佑六年,岁在辛未,九月初一,从表侄苏轼供设,谨以清酒果品奠祭,明白告慰故太师衮国义忠公安康郡夫人在天之灵。呜呼!苏轼从换牙开始,以上学为游戏。儿童无知,即崇拜您为我的老师。白昼诵读您的文章,夜里梦见您。十五岁才见到您。您拍手鼓掌,喜笑颜开。说:这是我一类的人,其余的人不能与之为伍。我老了将要退休,将文章之道传授给你。再三叩头致谢:您老的话过分了。虽然知道他过分的话,但不敢不自我勉励。分别之后世事艰难,在汝阴见到您。许多士人喧哗,但我独自南来。您说:苏子到来,实在称我心意,我所说的文章,必然载道义。见名利而思迁,就不是我的学生。又叩头称谢说:到死不会改变。您虽说逝世,说的话如同太阳照耀。元佑初年,起官从南方迁京。小叔在朝廷,就象见到了您一样。入堂拜见夫人,孙子们成群。为二儿向小叔之女求婚,夫人说可以,是师生朋友的情义。过了二十年,再次到了您家里。穿着缁衣在宗庙门前,失声痛哭。白发苍老的面容,再次见到颍州的人。颍州的人思念您,说这是他的学生。虽然没有什么报答您,但没有玷辱您的门庭。颍川浩荡,向东注入淮河,我念恩师,岂能有边际?

【集评】 本文是元佑六年八月苏轼知颍州,九月初一祭奠恩师欧阳修夫妇所作。文中深谢欧阳修感遇奖掖之恩。对欧阳修早年的教诲,牢记在心,身体力行,终身实践先生所说的“文必与道俱”,关心国政,关心民间疾苦,无论政治生涯得失,始终有一颗报效国家,为民造福的赤心。因此,在五十二岁时告祭恩师时说“不辱其门”。全文几乎全用四字句写成,叙事清晰,从童年写到老年。写人物动作,对话无不生动形象,一点不板滞。从这篇祭文中,可见欧阳修的思想,对苏轼一生产生了多么重要的影响。文中对恩师的感情表达得真挚而深沉,尤其是结尾以水有涯喻情之无涯,更是叫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