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2。夫岂然哉3?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4,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5。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6,累举进士7 ,辄抑于有司8 ,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9,为人之佐10,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11,其家宛陵12,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13,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生平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日:“二百年无此作矣14!”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庭,作为雅颂15,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16,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17,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18,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19,次为十卷20。予尝嗜圣俞诗21,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22,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23,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24,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25,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之诗论之详矣26,故不复云。庐陵欧阳修序。
【注释】 1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北宋著名诗人,欧阳修的挚友。去世后,欧阳修为他编了诗集,写了这篇序言。 2达:畅通,引申为社会处境的显要、畅通。穷:困窘,不得志。 3夫岂然哉:难道真是这样吗? 4蕴(yun运):藏蓄,积聚。 5殆(dai代):大概,几乎。工:精致,高明。 6荫(yin印):封建社会中,子孙因前辈的功勋、官爵而受封。梅圣俞因他的叔父有功而得河南主簿之职。 7累举进士:屡次参加进士考试。 8辄抑于有司:每次都受到主考官的压抑。9辟(bi必):召,辟书就是聘请书, 10佐:辅佐。 11郁其所蓄:郁是压抑,蓄是积累(指学问、才能)。 12宛陵:今安徽省宣城县。13说:通“悦”。 14王文康公指宋仁宗的宰相王曙(谥文康),他曾对梅圣俞说:“子之诗有晋宋遗风,自杜子美没后二百余年不见此作。”(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一) 15雅颂:《诗经》分《风》、《雅》、《颂》三类,这里指歌功颂德的诗。 16清庙:帝王的祖庙。 17追:赶上。18妻之兄子:内侄。 19吴兴:今浙江嘉兴县境内。 20次:编。21嗜(shi是):特别爱好。 22遽(jü剧):就,于是。 23其后十五年:以上各段写于梅圣俞生前,末段作于梅逝后,相隔十五年。24铭:指墓志铭,这里作动词,即撰写墓志铭。 25掇:拾的意思,引申为选取、选择。尤者:指尤其好的。 26“于圣俞诗论之详’,欧阳修在他的《书梅圣俞稿后》及《六一诗话》中,皆论及梅的诗歌特点及成就。
【今译】 我听到社会上的人说:诗人得志显达的少,穷困潦倒的多,大概世上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古代穷困不得志的诗人的作品吧。大抵读书人胸怀才能抱负,却无法在当世施展的,大多喜爱游览山川,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往往探索它们独特的地方。他们内心充满忧虑、愤慨的情绪,从怨恨、讽刺的情绪出发,来抒发在外地宦游的臣子和寡妇的哀叹,从而能写出人们难以表达的情感。人越窘困,诗就写得越高明。但是,并非诗能使人窘困,大概是诗人窘困了然后才写出高明的诗吧。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青时凭前辈的功勋做了小官吏,但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受到主考官的压抑,只能在州县做小官,共有十多年。现在快五十岁了,还接受聘书,做人的幕宾,压抑着胸中的抱负的才华,不能在事业上施展。他的家在宛陵县,年幼时就学习写诗。孩童时代,他所写的诗就使长辈们惊叹。长大以后,学习六经仁义的学说。他写的文章简洁、古雅、纯正、精粹,不求以苟且逢迎来讨取世人的欢心。世上的人只知道他的诗罢了。可是不论是贤能的人还是庸愚的人,谈到诗必定要褒扬圣俞;圣俞也就把自己不得志的心情在诗中抒发出来,因此他平生所写的东西,数诗最多。社会上的人已经知道他的才华,但是没有人向朝庭举荐。从前王文康公曾经见到他的诗,说:“两百年来未出现过这样的作品了!”王公虽然对他的才华很了解,却终究没推荐。如果使他能幸运地在朝廷施展才华,作出《雅》、《颂》一类的诗,来歌颂大宋王朝的功业和德政,把它奉献到宗庙,可以赶上《诗经》中《商颂》、《周颂》和《鲁颂》的成就,不是伟大的么?为什么使他到老不得志,而只能写些穷愁潦倒者的诗,只是借虫鱼一类的东西来抒发困居异乡的感叹呢?世人不过是喜欢他的诗技巧高明,却不知道他长期窘困,不得志并且将要衰老。这难道不可惜么?
圣俞创作了许多诗篇,自己不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他的诗多了容易散失,于是把他从洛阳至吴兴居留期间所写的诗,编成十卷。我特别赏爱圣俞的诗,曾经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现在看到谢景初能够为他编定,我非常高兴,就写了这篇序,并把它珍藏起来。
过了十五年,圣俞在京都患病去世。我痛哭以唇,为他写了墓志铭,趁便到他家中寻找诗稿,得到他的一千多篇遗作,连同原先收藏的,从中选取佳作六百七十七篇,编成十五卷。唉!我对圣俞的诗已经论述得相当充分了,因此这里不再说。庐陵欧阳修序。
【集评】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评:“穷而后工四字,是欧公独创之言,实为千古不易之论。通篇写来,低昂顿折,一往情深,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一段,尤突兀争奇。”
清·李扶九选编、黄仁黼篡定《古文笔法百篇》评:“劈头引一语即驳倒,如生龙活虎,百倍精神。” “不得志,正其穷处,与‘穷’字皆一篇之主。” “翻转说,反衬‘穷’字,跌岩雍容。” “结得惘然不尽”。该书转引:
王念存曰:“于世所云者独翻进一解。穷者而后工,即夫子少贱多能,史公穷愁著书意也。中间悲其穷,言其工,一往情深,淋漓尽致,而后结出作序缘由,见表彰之意。此篇是欧公最作意文字。”
《古文笔法百篇·评解》:“切人、切事,中复有波澜,议论亦超。余尤爱一起,引言便驳,独抒所见,目无一切,真大手眼也。”
清·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绝佳。”
清·沈德潜《唐宋八大家文读本》:“穷而后工,与作为雅颂以歌咏功德云云。后人袭之,已成熟径矣。及读欧公文,弥见其新。以往复容与,一片神行。袭者徒得其貌也。”
清·金圣叹《才子必读》:“不知是论是记是传是序,随手所到,皆成低昂曲折。” “少年偷见此等文字,便思伸手泚笔自作古文。” “曲折低昂,离合转换,节节入妙。”“惘然不尽”。
【总案】 文章陡起,驳难“诗人少达而多穷”的世俗之见,认为此种说法是颠倒了因果关系。从而,提出“盖愈穷则愈工”的卓越见解。叙梅圣俞的坎坷遭遇及其诗歌成就,反映中国文人怀才不遇的历史命运。“穷”为因,“诗之工”为果。仕途之“穷”,使文人转而纵情山水,于自然中寻求慰藉,以真情感悟进行创作,诗歌必然精美。这是对司马迁的发愤著书之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的发扬光大,幻想梅圣俞得到重用,充当御用文人一段,则反映作者思想的矛盾与局限。
驳难有力,立论有据,令人折服。通篇饱含对怀才不遇之士的眷眷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