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这是献给守边将军的赞歌,是边塞诗作中的别调。虽说在封建专制政体下,边事可歌可颂者少,毕竟我民族在内忧外患中绵延了数千年,李唐帝国还雄踞中古世界文明的顶峰,自有防边大臣之功在。汧州(今陕西千县)唐属关内道,离长安本不算远,而诗题已称作“穷边”——边远极地了。可见安史乱后,西北疆土大部沦入吐蕃之手,国势日蹙,不问可知。边境安危,势必引起社会的严重关切,赞扬边将能安边,不同于奉迎权势。“将军作镇古汧州”造语雄健,点出主人。然正面颂词只此一句,以后只写汧州的升平景象,称其保境安民之功而不谀及其人,就不失诗格。接手一句纯写景: “水腻山春节气柔”,边地而逢江南春色,惊喜出于望外,暗逗结句之“不信”。这句色泽明丽,音调柔美,安排在“将军作镇”后,显系赞美政治清明,因而山水为之增色。第三句由白天风光转入清夜欢乐,语意由平和而陡然振起,是全诗最着力经营之处。“清夜”是说没有烽警,不必宵禁,人心安宁,夜色清幽。这在多事边境是难得的。“满城丝管散”一句尤其笔酣墨饱,此地无分贵贱,处处歌舞,直至乐终兴阑方散。诗至此,已将“万民安乐图”写足,夹叙夹议的“行人不信是边头”也就顺理成章。对镇边守将称颂十分得体,不用赞辞,却收到极好的称颂的效果。边将的最高功勋是赢得和平,镇边为了安民,这是千家万户的心愿,也是本诗的启示。
以上评析,是对此诗的一种理解,不妨称之为“赞颂”说。还有一种理解与此不同,认为此诗旨在讽刺,不妨称之为“讽喻”说。“讽喻”说的根据有:第一,题目叫“穷边词”,离京城不远的地方称之为“穷边”,称呼本身便意含讽刺。第二,二三句所写为太平景象,竟见于“穷边”之地,守将之失职已尽在不言之中。又,对第三句的理解,与赞颂说的解释也不一样。所写丝管纷纷,应是从将军府第中传出,而与寻常百姓无关。第三,末句是对前两句的虚化、概括与强调,不难听出讽刺将军不以国事为重而耽于声色的弦外之音。
我国古典诗歌中尽管也有“殆以骂詈为诗”(严羽《沦浪诗话》)之作,但更多的是“主文而谲谏”(《毛诗序》)的写法,讲究“象外之象”(司空图《与极浦书》 )、“韵外之致”(前人《与李生论诗书》)。此诗正是一个很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