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上贻歌者·郑谷》原文与赏析

郑谷

花月楼台近九忂,清歌一曲倒金壶。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此诗所写亦不外乎羁旅思乡之情,是多少诗人写滥了的题材,然而此诗却不落俗套,写出了新意。他选取盛宴这一具有启发性的特定场景,又通过席间歌女演唱的描述,把此种情感写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首联“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先叙明月高悬,灯火万家;继写高楼盛宴,歌清酒酣。整个画面,由远而近,步步引入,不但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人物,而且虚实相间,把那种热闹的气氛也渲染出来了。鲜花明月,春风酒楼,此情此景,本该陶然自乐,把一切的人间烦恼全抛弃。却不料“花近高楼伤客心”(杜甫《登楼》),即便是在如此欢乐的时刻,人也难以排遣心底的寂寞。京城虽为繁华之地,目下亦不乏欢歌笑语,然终非故乡。此两句,平实写来,却字字有情。从灯红酒绿的描述中,读者感受到的却是诗人深沉、凝重的凄楚之情。真所谓“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

三、四句进而抒情。诗人的笔锋由场景的描绘转向人物内心的剖析。通过听歌时“江南客”微妙的心理变化,抒写漂泊异乡的客恨离愁。

看来此位歌女亦非等闲之辈,她的歌唱显然是倾注了发自内心的真情,致使听歌者不由自主地受到感动。这种感情上的共鸣,是比“酒”更能“醉”人的。可不是吗? “清歌一曲”已撩动了诗人思乡的情怀,倘若还要唱起效鹧鸪“行不得也哥哥”之声的《鹧鸪曲》来,让这位“江南客”再听下去,只怕是不能自已了。未听情先怯,故而招呼歌女,郑重地请求:“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这一举动,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难言之隐,让读者再一次感受到诗人心灵的重负,从而使诗篇产生了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此外,诗人将诗赠给歌者,亦有其苦心在。所写听歌后的如醉如痴之状,未必全是为了称赞女子的善歌,“心有灵犀一点通”,人间知音难求,如今既有这种心灵上的相通,何不引为知己?而此种企求,恰恰是异乡之客寂寞心理的反映。故而,诗人又从另一个侧面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把诗人的情怀抒写得更加充分,更加深沉。

郑都官以《鹧鸪》诗得名,今即指“煖戏烟芜”云云之七律也。此诗殊非高作,何以得名于时?郑又有《贻歌者》云: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此虽浅,然较彼咏《鹧鸪》之七律却胜。(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

听歌纵酒,本以排遣客愁。丁宁歌者,勿唱《鹧鸪》江南之曲,动我乡思,正见其乡心之深切也。(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