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忠·边词》唐诗赏析,《边词》原文与注释

《张敬忠·边词》唐诗赏析,《边词》原文与注释

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注释】 ①五原:指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②河:黄河。

【鉴赏】 这是一首记述北方边关景色的诗。

据《新唐书·张仁愿传》 记载,张仁愿任朔方军 (今山西大同市) 总管时,曾奏用当时任监察御史的张敬忠分判军事。本诗就是作者在朔方军幕任职时所写。张仁愿任朔方总管时为防御突厥而修筑了著名的三大受降城,其西受降城就在五原 (今内蒙古五原县) 西北,作者当时经常到这里察验军事和边防。

上联首句写五原一带地处塞漠,北临大碛,气候寒冷,风物荒凉,春色姗姗来迟。“旧来” 二字表明此地寒荒是自古至今如斯,也表明作者对此早有所闻。次句写仲春二月,内地早已桃红柳绿,春光灿烂,这里却连垂杨树都还未吐叶挂丝。柳色向来是春天的标志,人们总是在柳色中发现浓浓春意,发现春天的脚步、声音和身影。抓住“垂杨未挂丝” 这个典型事物,便能非常简括地写出边地春迟的特点。次句对春色来迟的具体描绘,令人宛见在无边的荒漠中,几株垂杨在凛冽的寒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空枝,看不到一点春来的绿色。

下联仍紧扣 “春迟” 写边地风物,却又另换一个角度: 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来突出强调北方边地还看不到春天的气息。在荒寒的边地,今天黄河河套一带的冰刚刚解冻,春天的脚步声虽已隐约可闻,但春天的身影、春天的色彩却仍然未见; 而皇都长安这时桃红落泥,春事阑珊了。河套冰开,长安花落,二者包含着一个节季上的差距; 由于突出了边地春迟,而暗寓了戍守边地的将士们对帝京的怀念。

近人评论“此边词而不言边塞之苦,但用对比手法将河畔与长安两两相形而意在言外,且语意和平,可想见唐初国力之盛”。这是深解此诗的精到评论,又使人见到作者的气度与时代的风貌,报着欣赏的态度描写边塞风物,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作者此诗开了盛唐风气之先,对后来者如王之涣的《凉州词》 有很大影响。

全诗散起对结,结联又是一意连贯、似对非对的 “流水对”,属典型的“初唐标格”,特别适合于表现安恬愉悦、明朗乐观的思想感情,体现一种顾盼自如的风神格调,对后来者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很大影响。

“治世之音安以乐” (《毛诗序》),本诗应算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应该说,它是初唐标格与盛唐气象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