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闲说》原文与赏析
王建
桃花百叶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
秦陇州缘鹦鹉贵,王侯家为牡丹贫。
歌头舞遍回回别,鬓样眉心日日新。
鼓动六街骑马出,相逢总是学狂人。
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统治阶级自上而下,互竞豪奢,逸乐成风。此诗即是针对这样一种社会风气而发,揭示了一个十分重大的社会问题。
诗之立题,即见匠心。之所以用一带调侃味的“闲说”来命题,目的是为了使诗题同诗中那种诙谐活泼的风神协调一致,于嬉笑之中见旨意。
首联“桃花百叶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花之花瓣称“叶”。百重花瓣的桃花盛开,意味着春天已经降临大地,正是春意盎然之时,但诗人却笔锋一折,说“不成春”。何以会“不成春”?这就在读者心里立即产生了疑问。次句承接首句再作生发: “鹤寿千年”自是神异之事,但却又说“也未神”。何以千年之鹤也不算神异之事?又在读者心里产生了疑问。艺术效果十分明显:一是能造成拗折不平之势,使起笔突兀,令人惊绝。二是能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的兴趣。从诗的构思看,这两句是为引出接着四句违背常理的社会现象,预先作有力的铺垫。百瓣的桃花千年的鹤,同那些反常的社会现象一作横向比较,立即相形见绌,黯然失色。
颔联和颈联四句,则是写豪门贵族奢靡生活。作者选取豪门贵族最为突出也最带有普遍性的四种生活现象加以揭露,从一斑而窥全豹,从而展现当时整个上层社会,夸豪斗富,追逐享乐的不正常之习。一是喂养鹦鹉: “秦陇州缘鹦鹉贵”。旧传鹦鹉的产地在陇州之陇山,陇州古属秦地,故又称秦陇州。唐时社会崇尚喂养鹦鹉,京师尤甚,一些名贵的鹦鹉价值连城。这样,使鹦鹉的产地陇州也似乎变成了宝地。诗说“秦陇州缘鹦鹉贵”,从侧面揭示了冠冕人家不吝巨金求购名贵鹦鹉那种入迷的景况。一是观赏牡丹: “王侯家为牡丹贫”。据李肇《唐国史补》,中唐时,“京师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牡丹价高者,竟至“一本有直数万者”。此诚如白居易《买花》诗所云: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钟鸣鼎食的王侯之家,为耽玩牡丹,竟至于贫,略带夸张。但夸张的语句,却鲜明地表现了事物的本质:上流社会侈靡之风愈来愈烈,已至走火入魔的地步。一为欣赏歌舞: “歌头舞遍回回别。”唐时歌舞中的乐曲的每阕,即为一遍。大曲联遍依声之疾徐,拍之缓促,有歌头、排遍、入破、彻尾等程序。所谓“歌头舞遍回回别”,指歌舞的花样翻新,出奇斗胜。当时富贵人家欣赏歌舞,如痴如醉。“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白居易《琵琶行》),正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诗人写歌舞的花样翻新,目的是要批判富贵人家一掷千金,追欢买笑,猎奇逐新那种不正常的心态和风气。一为女子的装扮: “鬓样眉心日日新”。唐时宫中的嫔妃、宫女和帝王的公主,达官贵人的家属及歌妓舞女等,她们在衣着、发式、眉样等方面趋新求异,变化极快。唐玄宗曾设计出远山、三峰、小山等十种眉的样式,李商隐《蝶》诗有所谓的“八字宫眉”。到了中唐,鬓样眉式不断更新,“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的老样式,早已不再时髦。这句表面上是写妇女的装扮日新月异,实际上鞭挞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奢侈和浮靡。
豪门贵族竞逐豪奢,追求享乐的生活,岂止仅仅表现在这几个方面,那是说不尽,道不完的。诗人摇镜头式地显现出几个场面之后,即在尾联加以概括: “鼓动六街骑马出,相逢总是学狂人。” “鼓动”,唐时以街鼓为号令,作为早晚以戒行人的信号,晨时鼓动,则人可上街。“六街”,指唐长安城中左右的六条大街,此代指整个京师长安。当早晨的街鼓一响,撤消了宵禁时,京城中的达官贵人、富豪显宦便纷纷骑马而出。“总是学狂人”五个字,批判了当时无人能出污泥而不染,人人均以狂为美的颠倒了的社会风气。
诗之最后两句,使首联出人意外的诗句,得到确切的解释:诗人意欲运用对比手法作横向比较,百叶桃花千年鹤寿,同六街骑马颠狂而出的豪贵相比,那简直算不得什么稀奇,那些豪贵夸豪斗富的生活才真正令人惊讶。出人意外不算奇,世间还有更奇事。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可谓辛辣已极,甚有深度。
本诗最大的特点是含蓄。诗的内容严肃而重大,是批判富贵人家骄奢淫逸,追逐无限度无止境的享乐,但在表现时却含而不露,如同诗题所云,似乎是在“闲说”,一切都好象是不经意地说了出来,字里行间似乎还带有赞赏的意味,但又绵里藏针,似褒而实贬,貌似赞赏而暗含强烈的不满。这种曲折隐晦的笔法,令人回味不尽。似谀而实讽的含蓄笔法,又使此诗略带幽默诙谐的情趣,十分活泼。另外,出人意外的开头,同正在情理之中的结尾,这种巧妙的艺术构思也为该诗增致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