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公不至》原文与赏析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公不至》原文与赏析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这是一首传诵很广的名作,最能代表孟浩然诗的风格。

诗的背景是这样:孟浩然住在僧人业师的庙里,他的朋友丁大(可能即丁凤,有才华而不得志)约定晚上来庙里和他共宿。天快黑了,丁大还没有来,孟浩然就出庙等候他。

诗的前六句展示山寺一带黄昏时美丽的自然景色: 夕阳偎着西边的山头,山谷刹时暗下来。明月照在松间,初夜透出清凉。风吹流泉,发出清越的声音。采樵的人差不多都归家了,鸟儿已回窝栖息,山野一片岑寂。孟浩然是一位写景大师,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他用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诗人就用这些景物,来烘托候友的诗人自己。就中“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当与日星河岳同垂不朽” (王寿昌《小清华诗话》)。结尾的“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大意说,这位朋友约好来此住宿,可还没有来。在两旁长满松萝的路上,我带着琴等候着他。

宿业师山房待丁公不至 孟浩然

清《马骀画宝》

乍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有人之境。是谁看到夕阳度岭?是谁看到“群壑倏已暝”?是谁觉得“夜凉”?是谁“风泉满清听”?是谁看到“樵人归欲尽”?是谁看到“烟鸟栖初定”?透过这些诗句,我们知道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们仿佛看到诗人伫立在路中,观察着太阳的移动,观察着天色,心里嘀咕着:天快黑了,该来了。我们仿佛看到诗人侧耳谛听着远处友人的足音,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极目遥望远处路上友人的身影,心里继续嘀咕着:鸟儿都归巢了,怎么还不来呢?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蓦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他一边沉浸在月白风清的夜色中,一边抚着琴企盼着友人的到来。诗人就这样借景物的描写,表现自己对友人到来的谛听和遥望,抒发自己渴望与友人共度今宵的迫切心情和友人久久未至的淡淡的惆怅。

孟浩然诗尚平淡,他的抒情诗喜欢选取生活的一个片断,用叙述的笔调表述出来,用景物加以烘托,造成一个美好的诗的境界,让感情从境界中汩汩流出。这种表现方法很独特。他的诗很少华丽的辞采,很少夸张渲染,看起来很平常,因为它来自生活,而生活本身的含蕴是极其深厚的,因而他的诗的内容的含蕴也非常深厚,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诗人非常重交游,重友情。友情常常表露在生活中,诗人就选取孤琴候友这样一个极小的生活片断,来抒发他热爱友人的淳真笃厚的感情。一九○八年,欧洲音乐家玛勒用我国唐诗的法语译文,加上他自己创作的一些歌词,谱成一部配有男女声独唱的交响乐作品《大地之歌》。它的最后一个乐章《期望与告别》,就选用了这首《宿业师山房待丁公不至》。可见真正的艺术具有永恒的魅力,将超越时空,永远受到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