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清·姚鼐》原文与赏析

清·姚鼐

布谷飞飞劝早耕, 春锄扑扑趁春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 一带山田放水声。

〔舂锄〕白鹭的别称。

这是一首纪行写景小。诗人选取具有节候特征的意象,描绘出一幅情趣盎然、意境邈远的田家春种图。

前两句诗人巧妙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布谷、舂锄是春日常见的鸟儿,它们既是诗人山行所见,又是当时季节具有典型性的事物,它们的出现自然表明了春耕播种季节的来临。另外布谷、舂锄鸟似乎催促农人趁春晴尽早耕地、播谷。动词“劝”“趁”是拟人化的写法,通过扑扑飞动的布谷、舂锄,很自然会使人联想到农民们忙碌耕种的情景。

第三句点题“山行”。在结构方面,使前面两句有所交代,即说明上述景物,乃是山行时所见;又是全诗由写所见到记所闻的转捩点。行进于南方丘陵地区,只见树木丛生,层层叠叠,遮蔽了前方和道路,令人确有“树木丛生之地,原是有路可通”的感觉。如果在平原地区旅行,前进之路一望可收,可以通行自不待言,说“通行路”便是废话。这句抓住旅途的典型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自有言人之欲言而不能言之妙。

末句便写诗人山行时耳中所闻。这句仍未正面写到农民,但他们辛劳耕种的身影早已生动地浮现在我们面前。这句意境与开头两句高度契合。前面说鸟儿似乎催人耕锄播种,而末尾则点明农民们已经忙于春耕春种了;并末辜负这大好春光。以此作结,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关注之情。

“景语即情语”,作为生活优裕的士大夫,旅行于山林之中,自可以描绘春光旖旎,鸟语花香,抒写闲适心情,山林幽趣。然而作者的笔触指向与农事有关的景物。这种意趣指向,显露作者对国计民生的关怀。全诗通过记述所见所闻展示了生机盎然的农家春种时节的山村图景,这幅图景与作者的意趣指向有机融合,形成完美的意境和高雅的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