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时臣
青山为幄玉成林,岩壑从来在赏音。
细数落花风槛静,忽闻啼鸟怨春深。
【评说】
本诗选自潘正炜《听帆楼书画记》卷三。
谢时臣(1487—1548),明代画家,字思忠,号樗仙,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善画山水,得沈周意而稍变,点缀人物,极其潇洒。徐沁《明画录》:“能诗,工山水,颇能屏障大幅,有气概。”存世画作有《林峦秋霁图》。
谢时臣能画大幅,也喜画小症扇页,潘正炜曾收藏谢时臣所画十幅扇页,装为一册,见《听帆楼书画记》。《水槛风凉》扇为第一幅。诗为画家自题,首句先描写画面具象,“青山为幄”,形容青山环列,如张帷幄;“玉成林”,青竹如玉,繁密成林。次句,用议论句,说欣赏岩壑之美,从来要靠知音。这是画家兼诗人谢时臣长期从事审美活动得出的深刻体验,也是他的极为重要的美学思想。他认为如果没有审美主体对岩壑之美的体识和发现,如果没有审美主体深爱岩壑的审美情趣,即使极美的岩壑置于眼前,也会被忽略过去。三、四句诗,正是这种美学观点的体现。画家在水槛前,临风细数落花,耳听啼鸟怨春,这恰恰是群山环抱、翠竹成林的空山中极其幽美的境界。画家全身心投入这种境界中,体识出它们的美感特征来,他用画笔、诗笔把它们表现出来,画成《水槛风凉》图扇,写成这首题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