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休
何人图四皓,如语话唠唠①。
双鬓雪相似,是谁年最高?
溪苔连豹褥②,仙酒污云袍③。
想得忘秦日④,伊余亦合逃⑤。
【注释】
①唠唠:即唠唠叨叨,说话啰唆不已。②豹褥:豹皮褥子。③云袍:本为道士的袍服,这里指隐士所着的袍服。④忘秦日:指秦末农民起义。⑤伊余:我,语出《诗经·邶风·谷风》:“不念昔昔,伊余来塈。”伊,语助词,无义。合:应当。
【评说】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八二九。
贯休(832—913),唐代诗僧,俗姓姜,名休,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出家于兰溪和安寺。天复二年(902)秋入蜀,为王建所重,赐号禅月大师。休年少时即擅诗名,工书善画,画师阎立本,所画罗汉甚奇妙,为世所宝。著有《禅月集》。
四皓,即汉代初年隐于商山的四隐士,名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四人须眉皓白,故称“四皓”。据首句“何人图四皓”,可知此图不像是诗人自己画的,未知那位画家所画?《宣和画谱》记载五代前蜀画家支仲元有《商山四皓图》,然贯休并未指明,也很难断定贯休题诗之图即为支仲元所画。
贯休的题诗,主要描写画面形象。首联就画面人物神情着笔。诗人说不知是谁画了这幅《四皓图》,栩栩如生,老人们正在讲话,唠叨不休。颔联紧承上联意,写四皓的形貌,他们的双鬓都洁白如雪,分不出谁年高,谁年低,用一反诘句“是谁年最高”点出,亦见构思、造句之巧慧。颈联再承首联意,仍就画面上四皓形象运笔,写出他们在商山中的生活。隐士的豹褥与溪边的青苔相连,淋漓的仙酒泼翻污湿了隐士的袍服,他们陶然于世外,完全忘掉秦末的战乱。尾联结出题旨,诗人认为四皓当时避入商山隐居是正确的,如果是我也会这样做的。此诗写于唐末五代天下纷争、动乱的年代里,贯休在题写《四皓图》的诗中这样想、这样写,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