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云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①,石桥南畔第三株。
【注释】
①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新昌两县境内,景色壮丽,山麓有著名的国清寺。
【评说】
本诗选自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七一。
景云(生卒年不详),盛唐时代诗僧,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总论唐诗僧时,载其名。他与岑参同时,工诗,亦善草书,笔势飞腾,事见《宣和书谱》、《书史会要》。
岑参有《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上人即事》诗,云:“山阴老僧解楞伽”,可见他是浙江会稽人,无怪他对天台山十分熟悉,一看到松画,便指认它是天台山石桥南畔的真松。诗人运用“以画作真”的写作手法,起笔便抓装真”生发,由画松说到真松,第二句,再用疑问句“且待寻思记得无”句一逗,很自然地引出三、四句诗意,说到曾在天台山上见到过这株松树,顺石桥向南数到第三株便是它。全诗不是从松画的用笔、设色、具象、气韵等方面下笔,具体再现松画形象和表现画艺的水平,只字不谈“画”,却将画上的松树当作现实生活中的真松树,强调画松的真实感,透出松画之美,从而赞美画家的艺术造诣。白居易明显地接受此诗的艺术感染,写出《画竹歌》:“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其诗意与景云的《画松》,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