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
石林何苍苍,油云出其下。
山高蔽白日,阴晦复多雨。
窈窕溪谷中,邅回入洲溆。
冥冥猿狖居,漠漠凫雁聚。
幽居彼谁子,孰与玩芳草?
因之一长谣,商声振林莽。
赵孟頫这首题画诗,出色地再现了董源著名山水画《溪岸图》的意境,对于我们欣赏这幅名画,极有启发。
这首诗每四句一层,共有三层。第一层描述画上的高山峻岭,重峦叠嶂。此图上半幅画高耸入云的两座山峰,左右相对,两峰空隙中,有数座远山,若隐若现。所画山石,磊磊林立,湿润欲滴。据画史记载,董源有水墨山水和着色山水两种,“水墨类王维,着色如李思训”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而他又“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沈括《梦溪笔谈》),所以他的山水画没有那种雄强刚猛的气势,而颇有湿润秀媚的特色。此图即以简明的线条勾勒山石轮廓,主要采用王维的水墨渲淡的烘染法,使山石给人以湿淋淋的感觉,完全符合江南真山的特征。而赵氏的这四句诗也写得极为出色。以“石林”二字来形容山石磊磊林立的景色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而用“何苍苍”三字来形容山石的色彩,更具有多种作用:水墨滃染的效果极强,使人觉得这些山石上一定布满苍翠的植物和青苔,而这又是“山高蔽白日,阴晦复多雨”的必然结果。至于“油云出其下”一句,则以浓云反在山下以衬托峰峦之高,极为传神。 “油云”一词本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后来诗文用以指浓云, 如陆游《夏雨》:“忽闻疏雨滴林梢,起看油云满四郊。”
第二层描述画中溪谷幽深,禽兽极多。此图画两山夹谷中有一条潺潺的溪流从右面山后流出,曲折地流至图的下部山前而形成大溪;左面那座大山上也有飞瀑直流而下汇至大溪中。图的最下部画坡岸岗峦,其上树木丛生,显得郁郁葱葱。诗人以“窈窕”二字来形容山谷的幽深,恰到好处。 “窈窕”有美好、妖冶、深邃三义,此处为第三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亦用此义: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诗人又以“邅回”二字来形容溪流曲折地流入洲渚,也极生动。有水必有凫雁,在水雾蒙蒙的溪滩上,凫雁在聚集;有木必有猿狖,在苍郁幽深的树林中,猿狖在群居。诗人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拓宽了画境,增浓了诗意。
第三层描述画中幽人隐居,逍遥自在。图中画溪岸左边,有楼台水榭,为幽人雅士隐居之处,有人在悠然自得地欣赏山中美景。诗中用了两个典故:一为淮南小山的《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人同情画中幽居的“王孙”太孤独,究竟谁在陪他欣赏“芳草”?实际上曲折地透露了诗人仕元以后的苦闷心情,他愿去追陪那些隐居在深山中的隐士,因为他也是一位宋王孙啊!另一典故为《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原义是赞美歌声嘹亮动听,这儿借来描写隐士长啸空林,自抒失意寥落之情。商声,古代五声为宫、商、角、徵、羽,商声指凄凉悲哀的歌声。
总之,赵孟頫以画家兼诗人的独特眼力, 阐发了《溪岸图》深广的内蕴,是一首优秀的题画诗,值得我们与画并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