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
长史画神独感神,高步区中无两人①。
雅而逸,高且直,形生虚无忽可亲。
降魔大戟缩在手②,倚天长剑横诸绅③。
慈威示物虽凛凛,在德无秋唯有春。
吾知真象非本色,此中妙用君心得。
苟能下笔合神造,误点一点亦为道④。
写出霜缣可舒卷,何人应识此情远。
秋斋清寂无外物,盥水焚香聊自展。
忆昔胡兵围未解,感得此神天上下。
至今云旗图我形,为君一顾烟尘清⑤。
【注释】
①区中:人世间。②缩:取也。《战国策·秦策》:“缩剑将自诛”。③绅:束在腰间,一头下垂的大带。④误点: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四:“(曹不兴),孙权传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成蝇状,权疑其真,以手弹之。” ⑤“为君”句:化用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烟尘:指战乱。
【评说】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八二一。
皎然(730—799),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淅江湖州)人,与齐己、贯休齐名,为唐代三大诗僧之一。皎然漫游全国各地,至德后,定居湖州。与颜真卿、顾况、韦应物、灵彻、陆羽等人友善,相互唱酬。皎然诗格清壮闲适,在大历、贞元年间,颇负盛名,有《皎然集》,又有诗歌理论专著《诗式》、《诗议》,并传世。皎然精通画理,熟谙画技,写了好多首题画诗,是唐代继杜甫后又一位重视沟通诗画艺术的诗人。
周昉(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字景玄,一字仲朗,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官至宣州长史、越州长史,故世称“周长史”。他擅画人物,写真、佛像、仕女,均精妙超绝。朱景玄将他的画列入“神品”中,(《唐朝名画录》),米芾《画史》将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四大人物画家。本诗是皎然题咏周昉画于宣州禅定寺的毗沙门天王佛像画,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云:“(昉)於禅定寺画北方天王,尝于梦中见其形象。”毗(pi)沙门天王,即北方天王,佛教护世四大天王之一,是守护在须弥山北方的天神。
皎然通过这首题画诗,阐发了创作鬼神“形生虚无”的绘画理论问题,也抒写了他冀望天神为人民消灾除难的良好愿望。诗的前八句,直承诗题,描写画面上毗沙门天王的形象。周昉笔下的天神,高大、颀长、雅逸,手握“降魔大戟”、“倚天长剑”,为人类消弭灾害,凛然而可亲,慈威而有德。皎然以惊人诗笔,总写周昉的画艺,为全篇创造一种摄人心魄的气势。“吾知真像非本色”以下四句,是诗人观画的感想。真像,即画上的毗沙门天王,画家笔下的真像,并非毗沙门天王的真面目,天神本无色相,只不过是周昉心中“意”的外化。朱景玄说周昉曾梦见他的形象,也只是传闻而已,不足为据。周昉依据“形生虚无”的艺术观,根据“心中妙用”、表情达意的需要,想象出一位可亲可爱的天神,不必拘泥于笔墨具象,也不受描写对象的限制。这种描写鬼神的创作思想,对后代神鬼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的后八句,揭出画家的创作意图,也体现出诗人的意愿。秋日,在清斋里,诗人盥手焚香,恭敬地展卷观画,他领悟了画家画作此图的真正用意。原来,安史乱后,北方遭到战乱的破坏,人民生灵涂炭。周昉画作北方天王,希望这位守护北方的天神自天而降,“一顾烟尘清”,平息战乱,为人民消除灾难。周昉艺术构思的匠心,在画面上难以表达,但被诗人皎然体察出来了,经他的点拔,藏于画家心中的良好愿望,便借助于题画诗,和盘托出。本诗独特的艺术功能,也就体现在这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