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黄牛峡祠》原文与赏析

欧阳修《黄牛峡祠》原文与赏析

欧阳修

大川虽有神,淫祀亦其俗。

石马系祠门,山鸦噪丛木。

潭潭村鼓隔溪闻,楚巫歌舞送迎神。

画船百丈山前路,上滩下滩常来去。

江水东流不暂停,黄牛千古长如故。

峡山侵天起青嶂,崖崩路绝无由上。

黄牛不下江头饮,行人惟向舟中望。

朝朝暮暮见黄牛,徒使行人过此愁。

山高更远望犹见,不是黄牛滞客舟。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因主张改革被贬,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移书斥责谏官高若讷缄默不言,亦由此从馆阁校勘贬为峡州夷陵令,于当年10月到达任所。诗人爱夷陵山水,遍游当地名胜,有《夷陵九咏》诗,《黄牛峡祠》即为《夷陵九咏》之一,并有“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黄溪夜泊》) 之句。

黄牛峡寺在长江三峡的西陵峡中,其地理、沿革已详传为诸葛亮作的《黄陵庙记》,这里不重复。但苏轼有则记事,后来范成大在《吴船录》中亦记载曾见到黄牛庙中的缺耳石马,颇为离奇,转引如下:“昔轼尝闻之欧阳公曰: 予昔以西京留守推官为馆阁校勘时,同年丁宝臣元珍适来京师,梦与余溯江入一庙中,拜谒堂下,予班元珍下,既出门,见一马只耳。觉而语予,固莫识也。已而,元珍出峡州判官,余亦贬夷陵令。一日,与元珍同溯峡谒黄牛庙,入门惘然,皆梦中所见。予为县令,固班元珍下。出门外,镌石为马,缺一耳,相视大惊。乃留诗庙中,盖私识其事也。”其事确否已不可知,而苏轼言之凿凿,且欧阳修《黄牛峡祠》诗中确曾写及石马,范成大更亲见缺耳石马,可见多少有些形迹。但黄牛神既有如此灵异,而欧阳修仍斥之为淫祀,见出诗人的强项。

诗前六句写黄牛祠及人们祀神的鼓声从祠中传出,隔溪即可听到。古代祀四渎之神。《初学记》卷六引《汉旧仪》:“祭四渎者,江河淮济。”黄牛神非江神,所以诗中斥为当地楚人的淫祀。《汉书·地理志》:“楚人信巫鬼,重淫祀。”夷陵古为楚地。古代祭祀前,巫师先歌舞迎神,祭祀后歌舞送神,鼓是歌舞时伴奏的乐器,声音洪亮(“潭潭”),所以传得远。当时也许尚有别的乐器,但不能传远,这正是诗人刻画细腻处。《礼记·曲礼》谓“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可见欧阳修时黄牛神尚无助夏禹治水的传说,否则按“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国语·鲁语上》) 的原则,是不会用“淫祀”二字的。

“画船”四句,写黄牛祠前江中景色。祠前是长江航行的纤道,纤夫拉着船只上滩下峡不断来往,长江水滚滚不停地东流,而崖壁上的黄牛影迹永远不变。“百丈”,是长江航行特有的竹制纤绳,杜甫《秋风》诗:“吴樯楚柁牵百丈,暖向成都寒未还。”陆游 《入蜀记》:“百丈以巨竹四破为之,大如人臂。”“黄牛”,明雷思沛 《荆州方舆书》:“又东为黄牛山,滩曰黄牛滩,江中有三石磥砢,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罕至,莫待究焉。”

“峡山”四句,写黄牛祠前山上景色。峰峦际天有如青色屏障,山崩路断不能攀登,山上黄牛影迹永远不能下来到江边饮水,人们只能在船上遥望它。

“朝朝”四句,是说由于崖壁高大,江水纡回,所以船行多天,仍能望见黄牛影迹,这不是黄牛神有意滞留客船。《水经·江水注》:“峡中有滩,名曰黄牛,岩石既高,江流纡回,虽途经信宿 (两夜),犹望见之。故行者谣曰: 朝见黄牛,暮见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据此句,可知航行者祭祀黄牛神,目的确在祈祷航行安全,与后来附会的神助禹治水之说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