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朋《昭烈庙》原文与赏析
王十朋
老臣苦欲争天下,嗣子何曾思蜀中。
古屋数椽犹庙食,伤心地近永安宫。
《昭烈庙》诗,作于诗人任夔州知州时。昭烈庙即蜀汉先主刘备 (昭烈皇帝) 的庙宇,传为唐代时所建,故址在今四川奉节县城东6里,明嘉靖十一年 (1532) 迁入白帝城明良殿,今尚与城中的武祠并存。
这首七言绝句,是诗人凭吊庙宇时,慨叹刘备后嗣非人,即使有诸葛亮竭忠尽智辅助,蜀国仍不免灭亡。刘备虽然至今尚存庙宇享受祭祀,但永安宫托孤的遗愿将伤心千古。全诗文字虽简,但涵义曲折深长。
“老臣”,指诸葛亮。刘备死后,诸葛亮接受付托,为了救亡图存,不断南征北战,诸葛亮《出师表》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话,诗即写此意。
“嗣子”,指刘备子后主刘禅,小名阿斗。诸葛亮死后,魏主遣邓艾伐蜀,后主投降,蜀亡,后主举家东迁洛阳。《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文王 (懿) 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 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 (蜀旧臣) 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何曾思蜀中”即指此事,所以民间有“扶不起的刘阿斗”的俗语。但换一个角度观察,降王一般没有好结果,大多或明或暗被杀,而刘禅却获得善终,原因正得力于这痴呆。因此他痴呆的真假,颇费疑猜,但即使作假,其心也是十分可悲的了。
“古屋”句,谓庙宇的简陋,并有蜀国虽亡,刘备因有恩德在蜀,所以蜀人仍立庙祭祀的意思。
“伤心”句,谓昭烈庙与永安宫邻近。刘备兵败夷陵,退至永安宫,病重,“召 (诸葛) 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 (刘禅) 可辅,辅之;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 这即是传说中的“白帝城 (实际是永安宫) 托孤”,由此可知刘备对其子刘禅的不才,是早已清楚的,但即使用如此苦心安排后事,仍不免于蜀国的覆亡,所以诗人为之叹息、伤心。
诗人作此诗时,南宋初为金所战败,国势阽危,发如是感慨,涵义是比较深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