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希言《楚小志》原文与赏析
钱希言
洞庭山
《山海经》云:“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按二女即娥皇、女英,死于江湘之间者。《九歌》所称湘君、湘夫人是也。君山之名,疑出此。回环有十二峰,云鬟欲坠,雨鬓如愁,苍梧千里,真堪目断。
云梦泽
云梦泽,一名巴丘湖。昔人所称荆薮是也。即在华容县东南,与洞庭相脉络。若安陆云梦,浪得名耳。
潇 湘
潇湘,本二水名。今已合流若章贡矣。考之二水,俱汇洞庭湖口。或云: 潇在永,湘在衡,未是。
章华台
章华台旁土城故址,云是灵王细腰宫也。舞榭歌台,烟消尽灭,美人香骨,化作车尘,惟留得破寺钟声,共白杨萧萧相和耳。
渚 宫
渚宫,即楚顷襄王之离宫,而宋玉之故宅也。梁元帝即位楚宫,即此。相传城西南某卫尉别业,尚是五代高从诲池亭故地。夏时藕花菱叶,清涟碧漪,仿佛南朝余艳。
仲宣楼
仲宣楼,枕郡东南公安门上。飞甍插霄,刻桷丽日,清池激岸。长杨络堤,信美消忧,殆非虚语。
庚 楼
庚楼,去郡东南二里。一名明月楼。制亦华整,但不无假借于武昌耳。余谓武昌近日诸公,无一风流好事若庚太尉者。今并其楼已亡之,安得不令荆人士擅美千秋,恶知其非有也。
道 士洑
道士洑一席,石壁更奇。映江面作翡翠色,略如何家雕镂屏风,架列华整,游者谓入峡山川似之。
赤 壁
论赤壁者,纷纷聚讼。惟江夏之说,合于史矣。古黄赤壁,盖赤鼻山云。特以苏公两赋,藉为故实耳。然其屹立江滨,居然占黄冈之胜,宜乎,苏公属意此地欤!
黄 陂
黄陂之北,有木兰山,即古时朱氏女子代父从征者也。传为木兰将军,塚庙俱在。
武昌楼
武昌楼巍峨壮丽,第觉西门柳色。萧索无聊,惟有隔江汉阳树,犹历历如故耳。汉川门与武昌门,东西对峙。江面七里三分,望大别小别之胜,便思褰裳。
鹦鹉洲
鹦鹉洲虽跨汉江,而尾连黄鹤,故图经属武昌郡云。李白诗:“鹦鹉洲横汉阳渡,水引寒烟没江树。”风景依稀,今其洲在秋涨中。不可见,至水落乃出耳。千载词人,侠骨自香,何必生秋兰春杜?
黄鹤矶
黄鹤矶,枕武昌西门,登之可揽三湘七泽之胜。黄鹤一云黄鹄,传是费禕得仙事,或称王子安。盖崔颢诗中所怀乘白云者,取此。今俗指吕公,何异对痴人谈梦耶?
大别山
暮登大别山,望对江鄂王城。林樾映蔚,烟霏黯<上雨下对>, 天然一幅梅道人图。 于时, 月挂黄屋鸱吻。 不逾时,潋滟满睛川,观者悠悠忘去。
小别山
小别山,在汉川县南,俗名甑山,亦谓其形如甑也。春秋传,吴与楚战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即此。
女郎山
女郎山,在汉阳城西。上有神女庙,刘梦得诗云:“鄂渚濛濛烟雨微,女郎魂逐莫云归。只应常在汉阳渡,化作鸳鸯一对飞。”竟不知何所指。俗传为云,事甚亡当,不如呼作解佩人。
郎官湖
郎官湖,旧名南湖,即南湖秋月白,王宰夜相邀处。李白后与尚书郎张谓泛月其中。号为郎官,赋诗纪事,郡城中遗迹尚存。
汉阳渡
汉阳渡口,有烟波湾。其水清激,相传此水晴则岚烟起,风则水波生,故名。倘亦取李白诗中义乎?时余逗舟湾下,晓望隔江烟树,忽忆杜樊川落月照古渡,武昌门未开,真入画矣。
这十八篇名为“小志”,实为“小品”。小品、古已有之,而山水小品,尚未多见。这些山水小品,从字数上讲,最多的只有72言,最少的只有31字。但作者论一物一事,画一山一水,尽可能有诗有画,有情有意,各具个性,曲尽其妙。
楚地风物,有其独特的个性和久远的历史,而作者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写了十八个,其中有寥廓江天的洞庭山、云梦泽,有文人骚客熟谙的赤壁、黄鹤矶、汉阳渡,有昔盛今衰的章华台,有雄踞楚郡的仲宣楼……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前人之述备矣”,这就不但需要作者有大手笔别辟蹊径,而且需要作者有独特的感受进行再创作。
首先,作者对各名胜古迹不注重史实的考订,只重从景语中获得情语的启示,是运用大手笔别辟蹊径的成功之点。如首篇《洞庭山》,作者既引了《山海经》所说“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又介绍了《九歌》所称“湘君湘夫人是也”,作者都不作考证,重点只放在最后的感慨上:“回环有十二峰,云环欲坠,雨鬓如愁,苍梧千里,真堪目断。”这里的“云环”、“雨鬓”,特别着一“愁”字,道尽了洞庭山水传说中的千古绝唱。再如 《赤壁》一篇,开首即说“论赤壁者,纷纷聚讼,惟江夏之说,合于史矣。”这是作者对史实的充分肯定,但作者并不以此自傲于苏公东坡,论及“古黄赤壁,盖赤鼻山云,特以苏公两赋,藉为故实耳”时,只是风趣地一言蔽之:“然其屹立江滨,居然占黄冈之胜,宜乎,苏公属意此地欤?”这样,在辨真伪的基础上,仍然不减黄石赤壁的历史人文价值,这于读者,应该说是可以接受的。
其次, 在描写自然风物时, 作者的观察点是随着能抓住自然物的神髓而灵活变动的,这样就能有效地突出客体的个性和价值,也便于作者在短小的篇幅中寄托情思。比如写《大别山》,作者竟大胆地撇开对大别山的正面描绘,开首一句即为“暮登大别山,望对江鄂王城。”然后,站在山上, 画出两幅图。 第一幅,“林樾映蔚, 烟霏黯<上雨下对>, 天然一幅梅道人图。”第二幅,“于时,月挂黄屋鸱吻。不逾时,潋滟满晴川,观者悠悠忘去。”读完之后,谁不感到这两幅图实际上是对大别山的最好描绘呢?而写到《小别山》,作者却作了平直介绍:“小别山,在汉川县南,俗名甑山,亦谓其形如甑也。春秋传,吴与楚战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即此。”其中有方位介绍、形状描绘和史实点缀,确与写《大别山》相映成趣。当然,作者也有选用双重景点的。如《武昌楼》,开首写“武昌楼巍峨壮丽”,是从外部看武昌楼,然“第觉西门柳色,萧索无聊,惟有隔江汉阳树,犹历历如故耳,”特别是“望大别小别之胜,便思褰裳”之句,实为登楼远眺所得。总之,景点选用的一与多,一是要便于抓住客体的神髓,二是要便于传达作者的主观情绪和灵感发挥,这样才能不显得蛇足或呆滞。
既是“小志”,若全是通一色的写意画,便不免令人有雾中看花的缺憾。这十八篇作品中,刻意描绘而令人神目皆清的文字也不乏其例。如《仲宣楼》,作者只花35言便描画得神情毕肖:“仲宣楼,枕郡东南公安门上。飞甍插霄,刻桷丽日,清池激岸,长杨络堤。信美消忧,殆非虚语。”这35言,写得何等入木、何等练达! 再如《道士洑》一篇,也不过37言,“道士洑一席,石壁更奇,映江面作翡翠色,略如何家雕镂屏风,架列华整,游者谓入峡山川似之。”文中抓住一个“奇”字,写出了道士洑的色彩、形状和它的妙处,可以说字字值得玩味。
上文提及,《楚小志》中的风物,大都是“前人之述备矣。”既如此,在窄小的篇幅中,要想绕过前人,完全发出迥异前人的绝响,洵非易事,作者在叙、描、抒中,就此点来讲,消化、处理前人的优秀成果,也是值得借鉴的。这就是: 化腐为神,转益多师,绝去羁勒,为我所用。细察一番,文中引用李白、刘禹锡、杜牧的诗句,出发点就各不相同。《鹦鹉洲》中引李诗“鹦鹉洲横汉阳渡,水引寒烟没江树”,是为了说明“千载词人,侠骨自香,何必生秋兰春杜”。《女郎山》 中引刘梦得诗:“鄂渚濛濛烟雨微,女郎魂逐莫云归,只应常在汉阳渡,化作鸳鸯一对飞”,“竟不知何所指”,是为了存疑,增添女郎山几分神秘,几分幽情。而《汉阳渡》中引杜樊川诗“落月照古渡,武昌门未开”,则是为汉阳渡平添儿分诗情画意。而写到《黄鹤矶》时,虽有崔颢名诗在前,却一句不引,可见,尽管是千古名篇,在不当引的时候,也应坚持“陈言之务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