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桃花溪》原文与赏析

张旭《桃花溪》原文与赏析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溪在今湖南省桃源县桃源山下,山的西南有桃源洞。这里不仅山青水秀,风景明丽,而且生长着大片的桃树。初春时节,阳光明媚,桃花盛开,红白相间,与那青翠的山峦,明澈的溪水,交相辉映,令人目迷五色。相传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即以此地为背景创作的。千百年来,诗人描述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张旭的这首《桃花溪》诗便记述了他游览此地时的观感。

“隐隐飞桥隔野烟”,这第一句便写得气象飞动,不同凡响。大约是在一个暮春的早晨,诗人来到了桃花溪畔。抬头远望,山峦之间,溪水之上,云烟缭绕,雾气濛濛。透过云雾,跨溪而落的大桥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弧形的桥身仿佛在云烟中临空飞腾。这景象使人产生一种错觉,好像不是云烟在飘浮,却是大桥在飘动了。云烟晨雾织成的那一层薄薄的帏幔,遮住了大桥,山远处观之,朦朦胧胧,虚无飘渺,若即若离,恍如仙境。

这第一句写的是远景,余下三句均写近景。顺着桃花溪,诗人缘岸而行。忽见溪水之中,有一块嶙峋巨石,突出水面,宛若小岛。漫步到它的西边,恰好有一条渔船轻轻摇过。望着那撑船的渔翁,诗人猛然想起,莫非这船上的渔翁便是那陶渊明写的曾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再看那顺流而下飘浮在溪水之上的连绵不断的桃花瓣,诗人进而想到,这桃花瓣会不会就是从那桃花源里流水来的吧?那么,能进入这桃花源的洞口究竟在这溪流的哪一边呢? 诗写到这里便戛然而止了。但“问渔船”三个字所表现出来的诗人那种心驰神往的情态和对世外桃源的无限向往的急切心情,却清晰地浮现在读者的眼前。诗人是那样的天真、率直而又富于幻想。尽管他知道那世外桃源本是虚构的,渔人是无法回答的。但明知故问中,不也传达出诗人怅然若失的心境吗。只有读者,经诗人这么一问,引起了种种美妙的遐想。

这首小诗写得清新、飘逸、生动、传神。虽句句写景,却淡淡几笔,勾出轮廓,点到而已。虽无一句言情,却又情蓄景中,景景含情,意在象外。它是一首诗,又像一幅画,其中的诗情画意,耐人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