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初发夷陵》宋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陆游《初发夷陵》宋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

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

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舞便风。

【注释】 ①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时陆游离蜀东归,往临安廷对。夷陵:今湖北宜昌。②鼓吹:古时放舟出峡,舟人往往击鼓而行,以壮声威。途穷:舟遇险滩,不免途穷之叹,百滩过尽,便是通途,故曰“失途穷”。③指顾:指点回顾。④俊鹘:指雄鹰。⑤黄旗:此指船上的旗帜。便风:顺风。

【译文】 大江两岸,回荡着如雷的鼓声;过尽重重险滩,惊魂方才平静。山势平缓,江面开阔,一片苍茫的图景;指点眼前,回望身后,使人惊叹开天辟地的神功。远处横飞的雄鹰,掠岸而去;突然跃起的大鱼,仿佛要出水凌空。有谁知道,我此时喜悦的心情;看那船上高挂的黄旗,在顺风中猎猎飘动。

【集评】 今·李敬一、张翰:此诗“极尽点染之功,将一幅锦绣长江图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的写景手法,既有大笔濡染,又有细致勾画,有远有近,或高或低,历历如绘。”(《宋诗鉴赏辞典》第964页)

【总案】 夷陵在三峡出口处,江水在峡中约束既久,至此则奔涌而出,由跌宕回旋化为浩浩荡荡之势。此诗题为“初发夷陵”,而稍作回溯,从过峡情景切入,因为不如此便显示不出过峡后的心理变化。“失途穷”三字,以扫为先,写出过峡时的紧张惊疑,以与下文庆幸生还的心理形成对照。颔联“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把舟出三峡时骤然开阔的景象,以及惊叹造物神奇的心情活现出来。境界句法,与《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西村》“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十分相似。颈联的俊鹘横飞、大鱼腾跃,亦可视为诗人心理的外化或同构。末联以“今朝喜处君知否”一句稍作蓄势,而以“三丈黄旗舞便风”作为喜悦心情的象征。其实诗人的喜悦已于前文尽情流露,此处特指出“黄旗”,则另有生发。黄旗,本为天子所用,故旧以黄旗紫盖象征天子气象。宋制,凡君主亲征或巡游还都用之(见《宋史·仪卫志一》)。陆游其他诗中有“将军驻坡拥黄旗”、“大将牙旗三丈黄”等句,都是说随天子亲征。(或者据上述诗句解为将军的战旗,则误。)由此可见,在陆游的想象中,船上的黄旗已化为疆场上将军的高牙大纛,而他自己稳坐船头,也仿佛成了随天子亲征的大将,胜券在握,豪情激荡,“今朝喜处”,有如是者。真是“集中十九从军乐”(梁启超《题陆放翁集》),一首舟过三峡的景物诗,遂于此汇入杀敌报国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