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俯《浪花》宋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徐俯《浪花》宋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

万里波心谁折得,夕阳影里碎残红。

【译文】 一江清澈的秋水,浸着清冷的天空;渔船上笛声飘扬,仿佛戏弄着晚风。万里波心中,谁能折得这一朵奇丽的芙蓉?但见夕阳光影摇动,就像被揉碎了的千瓣残红!

【集评】 宋·洪迈:“曹道冲售诗京都随所命题即就,群不逞欲苦之,乃求浪花诗绝句,仍以红字为韵。曹谢曰:‘非吾所能为,唯南薰门外菊坡王辅道学士能之耳!’不逞曰:‘我固知其名久矣。但彼在馆阁,吾侪小人,岂容辄诣?’曹曰:‘试持佳纸笔往拜求之,必可得。’于是相率修谒,下拜有请。王欣然捉笔,一挥而成,读者叹服。”(《夷坚志》己卷第八)

今·赖汉屏:这首绝句写“夕阳倒映在秋水中的影子”,“通体晶莹,风韵悠远,有一种幽邃的意境”;在章法上,“勾连流转,意脉全在暗中”,第三句“故作一顿、一跌,然后端出精采绝艳的结句”,“终于神完意足,全诗飞动”。(《宋诗鉴赏辞典》第715页)

今·倪其心、许逸民:“这诗立意奇崛,寄托远大。‘浪花’原是波涛的碎末,但诗人巧喻为万里波涛之心被破碎的形象,寄托以志士雄心遭摧折的悲凉慷慨。有此立意,再加精心构思,巧取题材,施以老练技巧,因而使这刁难的命题写作变为志士抒悲的创作,既见才情,亦有气势,可观可叹。”(《宋人绝句选》第190页)

【总案】 江中浪花是碧绿色的,但以“红”字为韵,自然想到要用旭日或夕阳来烘染。前二句写“水浸寒空”,写“笛弄晚风”,都只是铺垫、蓄势,渲染氛围;奇思妙想全在第三句“谁折得”的一问。有此反常合道的设问,才自然产生出奇姿壮采的结句。全诗几个动词“浸”、“弄”、“折”、“碎”,都锤炼得出色,可见诗人的确才思敏捷。但也正因为“一挥而成”,一、二、四句后三字的结构雷同重复,缺少变化。“集评”中,赖汉屏先生说此诗是写夕阳倒影,倪、许二先生认为是写波涛碎末,又说是借此寄托志士雄心遭摧折的悲凉慷慨。究竟诗的中心意象是夕阳还是浪花,意象有无寄托象征意蕴?有待读者见仁见智,各自寻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