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了翁《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达旦》宋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魏了翁《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达旦》宋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远钟入枕雪初晴,衾铁棱棱梦不成。

起傍梅花读《周易》,一窗明月四檐声。

【注释】 ①衾(qin亲):被子。衾铁:指被子又冷又硬像铁块一样。棱棱:形容被子棱角四起,不贴身。②《周易》:又名《易》、《易经》,是儒家重要经典。檐(yan沿):房檐。

【译文】 又是一个冰雪凝冻的冬夜,天新晴,雪在融,远处的钟声遥遥地送入耳中;被子又冷又硬,难以入梦,索性披衣起床,伴着窗台上的寒梅研读《易经》。明月高悬,冰一样宁静,只听得四周房檐上一片轻脆的滴水声。

【集评】 元·韦居安:“后两句寄兴高远,人所传诵。”(《梅磵诗话》卷下)

今·周慧珍:“这首诗与另一位宋代诗人叶采的《暮春即事》(“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同写研读《周易》的诗境,但魏诗显然更胜一筹,其后二句诗,白雪(虽然没有明点)、皓月、梅花,构成一个纯净、空明、幽雅的特定环境,诗人便在如此背景下,捧卷读着《周易》,意境何等高洁、何等清雅!真是不可多得的《月夜傍梅读易图》。”(《宋诗鉴赏辞典》第1236—1237页)

【总案】古今两位评者指出此诗意境高雅,极是。叶诗仅写读《易》入神而浑忘时间之流逝;魏诗兼写出自己是在冷得难以入睡的境况下,起而傍梅浴月而读《易》,故意境更高雅。叶诗写凝静入神之境,全诗浑然一体,但诗情诗境似缺少波澜变化;魏诗前后两联有跌宕、有对照,绘景有声有色,意象也更丰富,并富于象征、暗示性。而结句以景结情,亦胜于叶诗直抒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