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弼《夜深》宋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①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注释】 ①虚堂:空寂的房间。书床:书架。
【译文】 虚堂上静悄悄的,听不见打更声。独坐在书架边读书,对着青荧的油灯。不知不觉之间,门外的春雪已停。半峰上挂着残月,小溪里结着坚冰。
【集评】 今·刘德重等:“题目用‘夜深’而不用‘夜读’,可知其侧重点不在于写读书,而在于写读至夜深时分周围环境给予自己的感受,这种感受,实际上又从侧面表现了一种专心夜读的意趣。”(《宋诗鉴赏辞典》第1278页)
【总案】 写好一首诗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情与景、虚与实的关系。这首诗的情是“独坐书床对夜灯”的寒夜读书情,这首诗的景是“半峰残月一溪冰”的雪霁山水图。但是,这情与景之间却隔着一扇“门”,而打开这扇门的钥匙是“雪霁”,妙在不知不觉之间,残夜将尽,春雪初霁,掩卷开门,半峰残月,一溪坚冰。因此,全诗的妙处在“不知”两字,将门内读书情与门外雪霁粘合一起,虚实相生,诗意盎然。
朱熹《寻春》诗:“川原红绿一时新,暮雨朝晴更可人。画册埋头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陆象山认为这是一首见道诗,朱子已彻悟了,道不在画册上,而在自然间。周弼此诗亦是一首见道诗,见道需要学养,更需要彻悟。“不知雪霁”就是顿悟,所悟之道乃是冰清玉洁的琼瑶世界,作者的胸襟和涵养于此可见。这就是所谓“拈此形而下者,以明形而上者,使寥廓无象者,托物以起兴,恍惚无朕者,著迹而如见。”(钱钟书《谈艺录》)
王维《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诗:“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这两首诗的情与景基本相同,但王维诗重在写“知”,闻更声,照衰颜,听风竹,看雪山,故写得较浑厚;而周弼诗重在写“不知”,不闻更声,不知雪霁,待到读罢开门,但见峰月溪冰,故写得较空灵。严羽《沧浪诗话》:“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唐人尚意兴,故唐诗蕴藉浑厚;宋人尚理趣,故宋诗空灵透辟。由这两首诗可以窥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