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北游道上·清·蒋春霖》原文与赏析

清·蒋春霖

沙外斜阳车影淡。红杏深深,人语黄茅店。陌上马尘吹又暗,柳花风里征衣减。

屋后筝弦莺语艳。浊酒孤琴,门对春寒揜。鸦背残霜侵短剑,纸窗梦破疏灯飐。

〔筝弦莺语〕指筝弦上发出的动听声音。〔揜(yan)〕有掩盖、遮蔽之意。〔飐(zhan)〕有风吹物使颤动之意。

这首词,乍看起来好象是一首田园牧歌,然而,细细体味,它却深深地蕴含着词人在叹惜年华易逝和归程无处的心绪。估计是蒋氏晚年之作。

全词也分上、下两片。上片,着力地描写了“北游道上”的塞外风光;下片则偏重于下榻在人声笑语的茅屋小店之后的描写。

综观全词,字字都在写景;反复吟咏,又句句都在抒情。

上片首句“沙外斜阳车影淡”,不仅为读者点明了“北游道上”的地点,是北国的塞外;时间,是一个春夏之交的黄昏时节,因为晚霞西照的车影都已经暗淡下来了,而且还烘托出了一种空寞,苍茫以及归程无处的气氛。“红杏深深,人语黄茅店。”塞上人烟稀少,加上黄昏已近,路人暂时下榻在这古道边上的小小客栈是自然的事。可是,由于词人的满腹愁绪,也就无心去问津这“红杏深深”的小店所在了。“陌上马尘吹又暗,柳花风里征衣减。”这时,词人的视线立刻转向了小店以外的陌上田边,注视着那马群归宿所扬起的缕缕烟尘,更使这暮色的草原暗淡无光了。他面对着这荒漠的原野,当晚风夹带着柳花飞絮拂面而过的时候,他才感觉到只身塞外的穿着显得有些单薄了。

是的,同是一个春夏交替的季节,北国的早晚,不同于江南。当词人的故乡大江南北早已摇扇消夏之时,而在塞外朝夕之际,仍有几分寒意。

上片,通过词人驱车北上所见所闻的描写,为揭示下片词人年华易逝而壮志未酬的矛盾心理,作了铺垫。

下片首句“屋后筝弦莺语艳”,承上片“红杏”、“人语”勾画出一幅动人的水彩画:院内几株杏树正在开放着浓重的花朵;门前人来车往,笑语声声;夜来人静之时,后屋又传出那草原上少有的“筝弦”动听的声音。尽管如此,也未打动词人并去拥抱这得天独厚的现实生活。“浊酒孤琴,门对春寒揜”。好象词人有意将自身与世隔绝似的。你看他:宁愿将房门紧闭,面对着浊酒一壶,手握着孤琴一把,自斟自饮,自叹自慰地度过了一个孤独而凄冷的夜晚,也不愿冲出这牢笼般的四面墙壁与现实相结合。在这里,“筝弦莺语”和“浊酒孤琴”构成了何等的鲜明对照啊!

这是为了什么?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词人所向往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落拓不志的心情和眼前的生活现实是难于合上节拍的结果。因此,主观与客观必然要产生着巨大的矛盾。是的,美好的希望和现实,在那国势内外交困,民族矛盾沉重以及文网密织,人际关系极其复杂的道光、咸丰年间,壮志未酬的仁人志士,有着如此的心情与行动是不难理解的。

“鸦背残霜侵短剑,纸窗梦破疏灯飐。”当词人一觉醒来,天近黎明,透过那破旧的纸窗,望见几支乌鸦披着晨霜露宿枝头,塞上的寒风拂进屋内,侵袭着墙壁上挂着的短剑,再向远处望去,几处稀疏的灯火在颤动着。这时,词人身为一名匆匆的过客,他似乎才感到又该登程了!

下片,通过对下榻小店暂住一霄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归程无处的愁怨之情。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和他的《卜算子》有异同之处,其相同处,是寓意深沉,词格凄怆,语言清新,字字用意,句句抒情;其不同处,是气体高昂,慷慨疾愤。如果说,《卜算子》一词,传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无限的凄怨和愁怆,我以为《蝶恋花·北游道上》这首词,则更进一步地揭示了词人在叹惜年华易逝和归程无处的积怨和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