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操》情诗三百首赏析

水仙操

作者: 靳极苍 【本书体例】

【原文】:

《琴苑要录》:《水仙操》,伯牙所作也。伯牙学琴于成连,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漠,情这专一,未能得也。成连曰:“吾之学不能移人之情,吾师有方子春,在东海中。”乃齎粮从之。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刺船去。旬时不返,伯牙心悲。延颈四望,但闻海水汩没,山林窅寞,群鸟悲号。仰天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作歌。

(1)洞渭(2)兮流澌濩(3),舟楫逝兮仙不还!移形素(4)兮蓬莱山(5),歍钦(6)伤宫(7)仙不还!

【鉴赏】:

按《古诗源》此歌最后一句注云:“一序已尽琴理,歌词略见大义”。我认为这话是对的。用现在的话说:这序就是这首歌词的解题。尤其“移人之情”句最是精髓。“情”就是动于心中的情感,喜怒哀乐惧恶欲等,是动于中而不见于形的。将此情移于景物,用景物之形,形象比心中之情,使之有形可见,就是移情。今语,就是表情的艺术手法。就是富情于景物,借景物以表情,亦景亦情,亦情亦景,情景融合,情景同一。这是既有文学作品以来,就被作者使用着的表现方法。但把它提出来作为表现方法,更作为一种艺术理论,却是很以后的事了。先有事实,后有理解,再提高为理论,事实和认识和理论的相互关系,就是这样的。序中说:“但闻海水汩没,山林窅冥,群鸟悲号”,海水就是海水,说它“汨没”,是伯牙所见海水之形,此中已有伯牙在;山林就是山林,说它“窅冥”,是伯牙所见山林之形,此中已有伯牙在;群鸟自是群鸟,以为“悲号”是伯牙以为悲号,此中自有伯牙之情在。这是伯牙“心悲”“延颈”之所见,以“心悲”视一切,都具有了这种情绪,于是海不是原自然的海,林不是原自然的林,鸟不是原自然的鸟,都具有了伯牙心悲情绪的海、林、鸟了。这就是移情于景物了。伯牙此时已知自己已经移情了,所以说:“先生将移我情”,而即以此已移之情,援琴奏此《水仙歌》。你看:

“繄”,悲伤的慨叹声。为什么发这样一悲叹声呢?因为伯牙被留于蓬莱山上,成连师刺船去迎仙师,以教伯牙移情。急于学会移情的伯牙,当然急于盼师归。可是久久不还,当然心中焦急,延颈切望,就形象其焦急之内心。可是所望到的不是还来之师,而是海水汨没山林窅冥,并闻群鸟悲号,因而感觉着这些形象,正和此时内心之情相同,因而被这景引起了悲伤之感,于是不由得“繄”了一声以舒之。其实这已经是移情了。接下去就以所见之景,表内心之情了。

“洞渭兮流澌濩”,极巨大的波涛声,像从上下注的流冰一样,险恶极了。李白《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句当来源于此,正可作此句的解释,就是船不能行了!所以说:

“舟楫逝兮仙不还”。就是老师的船逝去了,迎仙不能还了。就是我不能举移情了,伤何如之,所以不由“繄”了一声。这是以所见海水之形表自己内心之情——绝望之情了。接着说:

“移形素兮蓬莱山”,前一愿望不可达,自己在蓬莱山上,这是仙山哪,于是想在神山上找神仙,以期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移形素”就把自己的形神,把自己的精神全移注在这神山上。可是更伤感的很:

“歍钦伤宫仙不还!”“歍钦”,同“繄”一样,也许比繄更甚的哀叹。因为“伤宫”,就是悲伤于见了神仙所居之宫,不见所居之神人。见其居不见其人,也是逝去不还?那我这学移情,也就不可能了!两不可能,所以哀伤更甚,而“歇钦”以叹之了。所以“伤宫”,也是伤感之形;既见其所居之宫,不见其神。思之切而忧之甚的形象。

移情的实际,在乐歌上来说,该是早已有之的。古书上记师涓、师延、师旷等的事迹可为证。所谓奏乐能使凤凰来仪,百兽率舞,固是夸张之词,然依移情之感人深切,也是可以理解的。本篇的序上也说:“吾之学不能移人之情,吾师有方子春”。可见方子春是能移情的。有事物的实际是一回事,理解它,理解其方法,更提高为理论又是一回事。这篇序和歌词,作到了这些,所以对乐歌来说,影响是很大的。从文学的角度看,它的影响也很大。因为这首《水仙操》具现了移情这方法,这理论,给后人作了移情这艺术技巧的楷模,用这方法能移情于景,藉景表情,亦景亦情,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物我为一,所以它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创造,是具有很积极作用的。因而这首《水仙操》在中国文学史上,该是有很崇高的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