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好了歌解注》诗意|阅读答案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曹雪芹(1716?—1763或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先世原是汉族人,后入了满洲正白旗内务府籍。曹家从东北的辽宁随旗入关后,定居河北丰润县。清雍正一朝十三年(1723—1735),是曹家的灾难性时代,雪芹目睹了宫廷内争与自家败落的经过。乾隆即位后,曹家虽有一度复兴,但不久又败落下来。曹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过着绳床瓦灶的穷困生活。曹雪芹这期间以十年左右的时间写作了“字字看来皆是血”的巨著《红楼梦》。就他的词(主要存在于《红楼梦》中)来说,不论是文辞情采,都高出于清代的其他诗家之上。

这是《红楼梦》第一回中的一首自度曲。是书中的甄士隐对跛足道人所唱《好了歌》的解注。原歌中唱词的大意是,当将相的难免死后埋骨荒冢,聚金银的一点也带不进地府,恋妻妾的死后难免人家不随人而去,痴心父母很少得到孝顺子孙。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对待功名、财货、女色、儿孙。曹雪芹对此以甄士隐的口气进行了尽兴的引发,表示了作家自己的生平感慨,可以看做是曹雪芹对于封建末世的世态人情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反响。在腐朽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权力与财产的争夺及再分配正在加剧进行,统治集团内的派系,其升沉、荣辱,祸福、休戚,变化瞬息,异常莫测,但总体趋势都不免于“了”,曹雪芹展现了这种从物质到精神的崩溃瓦解过程,生动地描绘了生活必变的规律,否定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这首曲子体现了曹雪芹世界观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同时也流露了他的悲凉的虚无主义情调。

这首曲子用多种具体景况的转化显示世道的衰败、复兴以至终于不免败亡的特有历史状况,这对于“秦淮旧梦忆繁华”,而今又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的曹雪芹来说,是具有身世意义的真情实感,有了这种诗情就可以白屋呜呃,蔑视王侯,不用为自己的穷困而抢地呼天。而“好”有“了”时,“了”有“好”时,从社会意义上说,正是对于那些擅权、聚敛的官僚贵族们的命运的批判性的预言,相反却给被社会压榨的贫贱者以希望的慰安。

这首曲子还用生活中的浅近而又常见的事实揭露了纷乱世态。曹雪芹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政局屡变,世无常态,他对这些难以表现的东西,运用了深入浅出、大化小出的方法,写成了多组形象,收到了寓深理于通常事,现世道于慷慨情的感人效果。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就是这种艺术手法的结晶。

全曲字字关情。短短的篇幅,容纳了追怀,慨叹、悲挽、恨憾、迷惘、失望、疑惑、庆幸、悔悟、决绝等多种复杂情态,并使之在统一主题思想之下,如胶合漆粘,通体一致,造成特有的情韵。比之历史上的元明散曲,更见思想情态与艺术笔力的独家特点。

曲中把雅与俗恰到好处地加以统一,雅而不流于典奥,俗而不流于浅薄,显现了作者的高超文字表现能力。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这诗中消化了多少生活和古典诗词,有表现上的高度文雅,又非常地通俗而易晓。曹雪芹的整个诗文创作,都是建立在高度文化修养基础之上的俗易化。他是真正能融雅俗于一体的旷世天才。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这诗句,如果不是具有高度文化修养而又身历繁华、现在又厕身于凡俗生活之中的人,是绝对写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