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牧《河湟》察古观今诗赏析

河 湟

杜 牧①

元载相公曾借箸②,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③。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④。

唯有凉州歌舞曲⑤,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释】

①杜牧:见《题武关》。

②元载:字公辅,唐代宗时为宰相,曾任西州刺史。大历八年(773)曾上书代宗,对西北边防提出一些建议。借箸:为君王筹划国事。《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

③“旋见”二句:指大历十二年元载因事下狱,代宗诏令其自杀。东市:代指朝廷处决罪犯之地。《汉书·晁错传》:晁错在汉景帝时任御史大夫,对削藩定边提出不少建议,但景帝听信谗言,仓促下令杀了他。行刑“错衣朝衣,斩东市。”弓剑西巡:指帝国以武功安定边防。“不西巡”则指不恤边事。《水经注·河水》:“阳周县桥山上有黄帝冢。帝崩,唯弓剑存焉。”《唐会要》:宪宗于元和十五年正月驾崩,年四十三。此句与第二句关联,言宪宗未及实现安边计划就去世了。

④“牧羊”二句:《汉书·苏武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此借苏武喻河湟百姓身陷异族而忠心不移。

⑤凉州:本唐王朝西北属地,安史之乱中,吐蕃乘乱取之。汉、唐时,凉州是中原与西域交通的要地,也是中外音乐文化交汇之地。唐十部伎有《西凉伎》,来自凉州;其余异域音乐,亦屡经凉州传入中原。

【诗本事】

河湟,今青海省和甘肃省境内的黄河和湟水流域,唐时是唐与吐蕃的边境地带。湟水是黄河上游支流,源出青海东部,流经西宁,至甘肃兰州市西汇入黄河。《唐书·吐蕃传》曰:“世举谓西戎地曰河湟。”

【赏评】

杜牧此诗用典多而圆熟,似信手拈来又精当无比,显露出其不同寻常的诗力。首联用“刘邦张良”的典故,委婉表达出宰相元载曾胸怀收复河湟失地的大志,宪宗也曾像刘邦那样洗耳恭听他的计策,可是一切都未果,为什么呢?“旋见衣冠就东市”,诗人用典即表露出元载确如晁错般有经济治世之才,乃“晁错二世”,又暗喻出其必将失败的命运。“忽遗弓剑不西巡”是宏图未果的直接原因,诗人用黄帝的典故含蓄地传达出宪宗猝然而逝所带来的不尽惋惜。颈联诗人直接将笔触伸向了失地河湟,在那里身着戎服牧羊驱马者其实都是汉人,他们都怀有一颗至老亦永不屈服的“丹心”,诗句间寄托着汉人希望尽早收复失地的愿望。尾联诗人将笔触忽而转至“乐闲人”,如惊涛拍岸,巨波掀澜,此处的轻歌曼舞与颈联的“白发丹心”对照强烈,读之泪下沾巾。

【诗评选辑】

明·杨慎《升庵话》:“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观此则载曾谋复河湟,史亦不言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