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涪陵·乌江游览区》诗词散文赏析

《涪陵·乌江游览区》原文、赏析、鉴赏

发源于贵州西北部乌蒙山东麓,全长1037公里,在涪陵市与长江交汇。乌江蜿蜒曲折,穿过崇山峻岭,两岩悬崖峭壁,水势湍急,气势雄浑,江中滩多而险,枯水季节,江水清澈碧绿。每当夏秋,碧绿的乌江与浑黄的长江水在交汇处截然分明,当朝霞升起、夕阳西下时,两江汇合处的江面上呈现出一派五彩缤纷的江天景色,令人赞叹不已。乌江不仅以天险著称,而且以集险峻、秀丽、神奇于一体闻名于世,在涪陵至龚滩180公里的航道上,就有“九滟十三峡”山水画廊,还有十七险滩,十三支流的河道风光以及雪原、雾川、雪海三大景色,并常见群猴奔逐,乌江留下的历史传说的名胜古迹颇多,有以前船夫拉纤的纤道,有东汉大将岑彭与公孙述战斗过的横石滩,有张飞取川镇阆常往来的张爷滩,有唐太宗长孙皇后之兄长孙无忌墓,黄庭坚衣冠冢。芙蓉江是乌江的支流,全长约120公里,在武隆江口注入乌江。两岸幽深寂静、藤萝悬垂,原始风光胜似人间仙境。线坝景点独具特色:大小石笋犹如顶天石柱,飞瀑终年不断,鲤鱼跳龙门,江中温泉,大小岩洞随处可见。40万亩的仙女山高山平原,春季芳草青青一望无涯,冬季银装素裹雪海茫茫,是游人的好去处。小溪是游览乌江的第一站,此处有溶洞3个,天生桥3座,还有巴人遗迹。

〔古诗文赏析〕 过 山 农 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这是一首访问山农的纪行六言绝句。作者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入微地表现了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以及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格调明朗,节奏轻快,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全诗仅二十四字,作者按照走访的顺序,依次摄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的四个镜头,层次清晰地再现了饶有兴味的访问经历,读来感到句绝而意不绝。

首句“板桥人渡泉声”,截取了山行途中的一景。当作者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他,句中并没有出现“山”字,只写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便颇有气氛地烘托出了山行环境。“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短短一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分享到作者步入幽境时那种心旷神怡之情。

从首句到次句,有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跳跃。“茅檐日午鸡鸣”,显然是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这时,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山农家的鸡咯咯鸣叫,像是在欢迎来客。鸡鸣并不新奇,但安排在这句诗中,却使深山中的农舍顿时充满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句中的六个字,依次构成三组情事,与首句中按同样方式构成的三组情事相对,表现出六言诗体的特点。在音节上,又正好构成两字一顿的三个“音步”。由于采用这种句子和下平声八庚韵的韵脚,读起来特别富于节奏感,而且音节响亮。

第三句“莫嗔焙茶烟暗”是山农陪作者参观焙茶时说的致歉话。上面二句从环境着笔,点出人物,而这一句是从人物着笔,带出环境。笔法的改变是为了突出山农的形象,作者在“焙茶烟暗”之前,加上“莫嗔”二字,便在展现劳动场景的同时,写出了山农的感情。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反映了他的爽直性格和劳动者的本色。“莫嗔”二字,入情理而又富有情韵。

第四句“却喜晒谷天晴”,和第三句连成一气。南方山区,收获季节多雨盛,诗中写山农为天晴而欣喜,是有典型意义的。继“莫嗔”之后,又用“却喜”二字再一次表现了山农感情的淳朴和性格的爽朗,深化了对山农形象的刻画,也为全诗的明朗色调增添了鲜明的一笔。

这首诗,如果按司空图的《诗品》归类,似属于“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片,着手成春的”的“自然” 一品。作者像是不经心地道出一件生活小事,却给人以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徐燕)



〔现代散文〕 乌江发源于贵州省咸宁县境乌蒙山东麓,从海拔2200米的高原草海潜流而出,破重山峻岭,纳百川细流,穿过贵州的安顺、遵义、思南地区,进入四川,经酉阳、彭水、武隆县,在涪陵市汇入长江。全长1050公里,年流量534亿立方米。乌江河道蜿蜒曲折,险滩密布;两岸峰峦壁立,云飞雾绕,自古称为“天险”。

在乌江沿岸峭壁上,遗留下来完整的纤夫栈道。巴国先民为生产生活需要,历代战争的需要,开创了乌江木船运输,全靠纤夫拉行。纤夫道是纤夫血汗浇铸的。今天的羊角镇,就是当年的纤夫镇。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6月9日,羊角碛山崩堵塞河道,形成险滩,长五里,落差6.8米,流速6.5秒米。上水船,客货起岸,纤夫一、二百人结帮换棕,高喊号子,两岸齐拉,匍匐前进;下水船,由专职滩师放滩,差之分寸,则船翻人亡。?夫、装卸工云集而成羊角镇。今天船行机动轮船,采用电动钢缆助力绞滩。这种方法可能是全国航运的特色景观吧!

乌江河道风光绚丽多姿,集雄、奇、险、峻于一体,山连山、滩连滩、峡连峡,江水清澈,植被完好,好似一条186里画廊,她是“养在深闺人少识的佳人”,是等待开发的“处女”景区。唐代诗人孟郊赞道:“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清;又闻天下泉,半落黔中鸣”。清代诗人翁若梅称赞“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诗人确实没有虚夸,这一带属武陵山喀斯特地貌,从溶岩流出的泉水应有尽有,冷泉、温泉、咸泉、硫泉、悬泉等,夏秋雨季尤为壮观,或凌空飞洒,或珠帘霭、或溅雪飘烟、或似游龙下江。活跃于峻岭绿丛之中,趣味盎然。

九滟十三峡是船工长期以来的习惯划分。滟,是指河道较为开阔的地段,田园阡陌;峡,是指岸壁陡立、重峦迭嶂,风光雄奇。九滟是:白涛滟、白马滟,巷口滟、交生坝滟、铁碛坝滟、三洞碛滟、万足滟、杨家溪滟、洪渡滟;十三峡是:三门峡、边滩峡、盐井峡、中咀峡、寒山峡、木棕峡、鲁居峡、门闩峡、罗家沱峡、磨寨峡、马蜂峡、龙门峡、半边峡。

最长最美的滟,是白涛滟,长28公里,江流湍急,“卷起千堆雪”,象白色波涛,故为白涛。

最雄壮的峡,是三门峡,两岸岩壁相对出,碧水蜿蜒自中流,形成三道大门。江边石灰岩被雨水溶蚀,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天然图画;山顶近万平方米岩壁闪闪发光,人称“乌江赤壁”。在三门峡中,有著名的小溪天生桥,长50米,宽15米,高60米,为溶洞塌陷造成,被称为“鬼斧神工第一桥”。

最幽秀的峡,是磨寨峡,全长12公里。峡区山势雄伟俊秀,峰峦多姿,似狮、似鱼、似金字塔、似金鸡展翅、似古城堡,令人心旷神怡;江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云托雾绕,妩媚含情。有人喊了一声:看猴子!果然三五只猴子坐在石头上,目送我们的轮船。

最奇妙的峡,是龙门峡、半边峡。从石盆以上,乌江的西岸为贵州境地,山峰突兀,岩壁陡削,恰似天然屏障,守卫着黔西边陲。大银滩山岩多姿多彩,好似仙人刻画的千佛,又好像现代派的大型壁画。在庞滩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凤雏先生庞统的儿子庞宏,蜀汉时任涪陵(今彭水)太守,吏治廉明。公元254年夏天,庞宏去郡属洪杜县(现沿河境内)理案,返程乘船,风雨大作,船翻殉难。庞宏尸体浮在水上盘旋,数天不去。人民敬仰而嚎啕大哭,士人殓之厚葬于东岸,故现在墓地称为嚎丧坡;遇难之滩,名庞滩。《三国志庞统传》载:“子宏、字巨师,卒于涪陵太守。”

(杨书阁)



〔民间文学〕 老土皇帝死了,他的儿子新土皇帝派土兵来抓塔乌的爸爸去陪葬。

塔乌才十来岁,打不过土兵,被土兵踢倒在大门口。他眼巴巴地看着爸爸被土兵绑走。

塔乌过去听爸爸说:土皇帝死了,一定要人来陪葬。他们把陪葬的人灌醉了酒,拖到大青山下无底潭里淹死,然后才葬在土皇帝的坟墓后面。

塔乌心里想:“只有到无底潭边再想办法救爸爸。即使救不了爸爸最后得见一面也好。”他大步小步跑去。

无底潭在大青山脚下,高山上的水冲下来,冲成一个万丈深潭。潭边长满了蕨草,潭里“黑古隆冬”的。啊,这就是淹死了无数人的地方!不久,塔乌的爸爸也要淹死在这潭里了!

塔乌一屁股坐在潭边,低着头想办法。他想:能够把这潭水喝干,爸爸就不会淹死了。可是,谁能喝得干潭水呢?

这时,一条草龙(四脚小蜥蜴)走过脚边,睁着一双眼睛望塔乌。

塔乌说:“草龙哥哥,你能够喝干潭水吗?”

草龙点点头,爬到潭边喝起水来。喝呀喝的,身体越喝越大了。它满身现出红鳞,头上长出一对青角。

啊!它不是草龙而是一条大青龙啊!

大青龙喝干了潭水,用尾巴一卷,把塔乌卷下深潭里,又丢下只发光的龙角。大青龙飞上天去了。

潭底是一丛丛的兰丝草,软绵绵的。塔乌心里想:好啦!我在这里等爸爸下来我就解救他。

不久,听见外面一阵锣鼓声由远而近。接着,一根长绳由潭口吊下来一个人,满身的酒气。龙角的光亮照出爸爸的面庞,他昏迷得不省人事了。

塔乌用龙角划断绳子,解下爸爸,把一块大石头套在绳子上。

一会子,上面的人以为潭里的人死了。他们用劲拉着绳子,把大石头拉上去了。上面的人惊异地叫喊“怎么啦?人变了大石头啊!”另一个人说:“大概大老爷认为人体会腐烂,特地把人变成石头,好让石头人永远陪伴在他的坟边。”

上面的人抬着大石头,哼哼哈哈地走了。

塔乌叫着爸爸,爸爸却怎么也醒不过来。他抬头一望,万丈深潭,四边壁直光溜,怎么爬得出去呢?塔乌忧愁起来了!

塔乌试用龙角挖掘潭壁,一挖过去,出了个大窟窿。窟窿透出了亮光,塔乌钻进窟窿里,啊!里面好宽大的屋子啊!屋顶挂了一颗大珠子,明光闪亮的,一个白发老奶奶在那里打草鞋。

老奶奶慈祥地说:“孩子,你真勇敢啊!”她交一颗珠子给孩子:“你把这珠子放进你爸口里,他就会醒转的。”她又交一根竹筒给孩子:“你出去以后,用竹筒插在潭边,潭水就可依着竹筒流出去替你们灌田,你们开荒耕种吧!”

塔乌接过小珠子和竹筒,说:“老奶奶,我们怎能出去呢?”

老奶奶说:“潭底有个大青蛙,你父子骑在青蛙背上,它就会送你们出去的。”

塔乌又说:“上面有土皇帝,我们的日子过不好啊!”

“你有个龙角呀。”老奶奶说:“你到上面见着土皇帝,把龙角掷过去,就会把他压死的。孩子,去吧!”老奶奶扶塔乌走出窟窿,窟窿闭住了。

塔乌把小珠子放进爸爸口里,爸爸立刻醒过来了。

一个大青蛙跳来身边,塔乌带着龙角和竹筒,扶着爸爸坐在青蛙背上。青蛙一跳就跳出潭口。父子滑下青蛙背,青蛙一跳又进潭里去了。

塔乌远远望见新土皇帝坐在死土皇帝的坟边。他把龙角掷了过去,轰隆一声,把土皇帝罩住了。转眼龙角高耸起来,成了一座大山。后来人们就把这大山叫做龙角山。

塔乌把竹筒插在无底潭边,潭里的水哗哗地流了出来。

塔乌父子和寨子里的人们就在潭边的荒地上开辟田亩,种植五谷,年年得到丰收。

(肖甘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