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腾龙洞风景区》诗词散文赏析

《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腾龙洞风景区》原文、赏析、鉴赏

位于湖北省利川市近郊,西起城区太平塘,东至团堡雪照河,总面积60平方公里。是以宏伟、壮观、奇特的洞穴系统景观为主体,水洞和旱洞结合,地面与洞内相结合呈多层次的游览空间,山水洞林融为一体。该风景区分为岩洞湾、卧龙吞江、龙门、白洞、碧水恋川五大景区。腾龙洞地处风景区中段,离城区6公里,洞口高74米,宽64米,已探明洞穴长度52.8公里,其中水洞伏流16.8公里,洞穴总面积156平方公里。主洞平坦,宽可容15辆卡车并驾齐驱,平均高度60米,洞中有山,山中有洞,主洞支洞相通,旱洞水水洞相连,洞内空气流通,终年恒温12℃~18℃。主要景观有:“白玉石林”、“千佛殿”、“龙宫”、“珍珠碧毯”、“花泉水”等。距腾龙洞75米处的落水洞,清江自地面蜿蜒而来,至此跌落形成“卧龙吞江”瀑布,潜入地下成为伏流,洞内可泛舟游览,主要景观有:天星柱、深潭映月、龟板岩、四十八道望江门。腾龙洞风景区北依长江三峡,南连张家界,西距四川万县港127公里,奉节150公里,东距州府恩施市100公里,经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比利时洞穴专家联合考察论证:腾龙洞属中国最大的溶洞,世界特级溶洞之一。1989年,被湖北省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现代散文〕 腾龙洞,位于利川市东北方向5公里处,能与号称世界之最的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卡尔斯巴德大洞一比高下,我早就想去看看了。

那天,一大早,我们便带着手电筒、干粮,从市府骑上自行车出发,约半个时辰,就听见“轰轰”的水声。再一转弯,两个并列的巨洞呈现于我们的眼前,仿古的凉亭亭亭玉立,雪白的栏杆错落有致,蜿蜒的石级犹如一条银蛇盘卧在水洞两侧,跟以前相比,腾龙洞已成一个“待嫁的新娘”了。

腾龙洞第一奇观是“卧龙吞江”。清江浩浩荡荡一路东行,到了这里一下消失得无踪无影。原来,它被横卧在这里的一条“巨龙”吞食了。我们沿着石梯来到“龙口”的“舌部”,只见江水通龙的“下门牙”,形成落差有十来米的一幅瀑帘,汹涌下冲,势不可挡,“龙口”的底部水花四溅,云腾雾绕,真有如临仙境的感觉。

随后,我们穿过仅半人高的隧洞来到对岸,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高达50余米的巨洞——干洞。传说,这个干洞是一条居住于此的龙,腾空而起时留下的。“腾龙洞”也因此得名。你瞧,洞口朝天敞着,“龙”腾空时奋力挣出,被坚硬的石壁挂掉的“鳞”还依然悬在那里;它用力踏出的“脚印”,还留着一汪清亮亮的水,如一面放在地上的镜子,形态逼真,我真怀疑,这世上是不是真的没有龙了?

沿着能并行两辆卡车的通道往里走,见游人们和工作人员一道自觉保护洞内景点,使我想起民国时期的一件事:一位利川县府的官员来此考察后,向省府写了一份《呈报天然防空住地及建筑事项请示》。那山河破碎年月,人们不能保护、建设这世上罕见的旅游胜地,只能用它来躲避外侮,免遭杀身之灾……

一路上,我们看到了“透明鱼”、“千丘田”,经过神秘的“妖雾山”、“花果山”、“水帘洞”进入“金色的迷宫”。迷宫的确是金色的,用手电筒一照,那黄泥色的钟乳石便闪闪发光。迷宫里令人眼花缭乱,不一会儿,我们便“各奔东西”了,彼此听得见喊声,可就是走不到一块。幸亏热情的导游一个个地将我们“牵”到了一堆。

(游荣卿)

〔民间文学〕 远古,没有天地日月,到处灰蒙蒙。混沌中,清和浊分别化成阳龙和阴龙,它们经过八千八百八十八回飞雪和八千八百八十八回落雨,阳龙造好了天,阴龙造好了地。不料,阳龙把天造小了,阴龙把地造大了,天地不搭配。阴龙看见地还有部分露在天外,急得无法,倒在地上横扳直弹,头和身子把地扳得凹下去了,尾巴把地弹得凸起来了,地上有无数的凸凸凹凹。地面小了许多,天与地大小相合了。那些凸起来的就是高山,凹下去的就是深谷,凸凹间的条条裂缝就是河流。

有了天地之后,阳龙管天,阴龙管地。阳龙常在天上飞来飞去,成“天龙行空”。阴龙常在地狱里钻来钻去,就钻出了一些地下洞穴来,成了“地脉龙神”。后来阴阳二龙为了不让天塌地陷,便决定:每过五百回飞雪和五百回落雨,会面一次,共同修补天地。阳龙在天上游荡常用双眼观看地上阴龙的活动,睁得又大又圆的那只眼睛就是太阳,睁得半圆的那只眼睛就是月亮。阴龙在地狱里游动,常累得喘不过气来,有时把头伸出地面,吐出几口大气,成了山上和河里的雾,它脱落在地上的龙须化成了草木,鳞甲化成了田园。

不知阳龙和阴龙会面过多少次,修补过多少次天和地,后来阴龙生下两个子龙,一个人头龙身,一个是龙头人身,它们不断生子,子又生孙,慢慢地变成人形。阴龙生怕阳龙在天上呼风布雨,危害它的子孙,摇身一变,就化为“风龙”、“卧龙”和“腾龙”,以天、地、水控制阳龙的的粗暴,以文明去示范和保护它们已逐渐变成人形的子孙……

这腾龙洞就是阴龙摇身的造化之地。

(曾国操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