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山西省·雁门关》古诗词赏析大全

关于描写《山西省·雁门关》古诗词赏析大全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在山西省代县城西北20公里的雁门山腰。与山西省的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是古代从塞北通山西及华北平原的重要关隘。《天下郡国利病书》谓:“雁门古句注,西陉之地,重峦迭褵,霞举云飞,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蜚雁出其间,故名。”附近峰峦错耸,峭壑阴森,中有路,盘曲穿城而过,异常险要,为历代戍守要地。现关城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门楼筑于万历间,今存关门3座。内有战国守边良将李牧祠旧址,尚有碑石数通。古人云: “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崚嶒石磴倚高梯,穹谷无人绿树开。

总为古来征戍苦,宿云常傍塞垣低。



[诗名] 发南楼度雁门关 (二首选

一)

[作者] 元好问

[注释] ●崚嶒:山高峻重迭貌。●石磴:山路石阶。此句写攀登时体会到的关隘之险。●穹谷句:写登关所望。●总为两句:写自己凭吊古战场时,看到关头低低的凝云,便想,这也许是云儿看多了流血和死亡,总是低垂着头,在哀悼古往今来阵亡于此的将士吧。宿云,凝止不动的云。塞垣,边境城垒,此即指长城。



四海于今正一家,生民何处不桑麻?

重关独据千寻岭,深夏犹飞六出花。

云暗白杨连马邑,天回青冢渺龙沙。

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



[诗名] 雁门关外

[作者] 元好问

[注释] ●四海二句:金代祖国北方统一,塞外农业生产有了发展,表达了少数民族对实现“四海一家”后的喜悦。桑麻,喻指农业生产。●重关: 重重关隘。●千寻岭: 古代8尺为 一寻,“千寻”形容雁门山之高。●六出花: 即雪花,雪花多为六角形结晶,故名。此二句言雁门关地势高,气温低,夏天有时也可飘雪花。●马邑:指大同军城,在山西省朔县东北40公里。●青冢: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龙沙:塞外沙漠。●凭高:站在高处。●吊古:对遗迹而悼念古人或怀想往事。



关山迢递朔云高,风紫雪花积毳袍。

此地宣威称李牧,有谁再退北羌豪?



[诗名] 晚度雁门

[作者] 杨基,字孟载,号眉庵,明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洪武七年以兵部员外郎出为山西按察副使,迁按察使。为“吴中四杰”之一。其写景咏物之作较有特色。

[注释] ●迢递:远。●毳袍:用兽皮做的皮袍子。●宣威: 宣扬君主的威力。●李牧: 战国时赵国名将,曾在雁门关抵御匈奴,大破匈奴10余万众。后来雁门关城内有李牧祠,至今存留祠碑数通。●北羌豪: 北方的强敌。羌,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之一,此处为泛指。明初,亡元残余势力多次与塞外民族联合,骚扰明边境。此句是热切希望再出良将,保卫边疆。



尽道当关用一夫,昔人曾此捍匈奴。

于今冒顿来稽颡,李牧如前不足都。



[诗名] 过雁门

[作者] 李贽,字卓吾,又字宏甫,号温陵居士,又号湖叟,福建晋江人。明代思想家和文学家,在文学上提出“童心说”,与复古派抗争。此诗为作者游云中过雁门关时所作。诗中表现对边境平靖,民族和睦的满意心情。

[注释] ●尽道:人们都说。●昔人:即指李牧。●冒顿:秦汉时匈奴单于名,此处喻指北方少数民族领袖。明隆庆间,鞑靼俺答部请降受封,边境数十年无战事。●稽颡: 跪拜礼,指臣服。●不足都: 不值得赞美。都,美。



白登雁门道,骋望勾注巅。

山冈郁参错,石栈纷勾连。

度岭风渐生,入关寒凛然。

抗迹怀古人,千载多豪贤。

时来英雄奋,事去陵谷迁。

古人不可期,劳歌为谁宣。

嗷嗷中泽鸿,聆我慷慨言。



[诗名] 雁门关 (全诗22句)

[作者]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清代浙江秀水(今嘉兴县) 人。康熙中,以布衣应博学鸿词考试,为翰林院检讨,官日讲起居注。他博学工诗、词,古文也很擅长。其诗清新浑朴,与同时的王士祯并称南北两大诗人。

[注释] ●白登:山名,在山西大同市东北,旧属雁门郡。●骋望:极目远望。●勾注:山名,在山西省代县西。●郁参错: 草木蓊郁,高低不齐。●石栈:通称栈道,指在悬崖绝壁上凿孔支架木桩,铺上木板而成的道路。勾连,互相连结。●度岭:过雁门山岭。●入关: 入雁门关。●抗迹: 高尚的事业、功迹。此句为“怀古人抗迹”的倒装句。●时来句:说时机来时就会出英雄,如战国赵大将李牧,西汉雁门太守郅都都曾在此建立过功业。西晋将领刘琨,忠于西晋王朝,长期坚守并州、雁门,但终未挽救西晋王朝, 连自身亦为鲜卑贵族段匹䃅所害。●陵谷迁:《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句,比喻历史、人事发生巨大变化。●不可期:见不到了。●劳歌为谁宣:悲歌向谁吐露、宣泄。●鸿:大雁。雁门关时有大雁行其间。●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