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江苏省·太湖》古诗词赏析大全
太湖,古称具区,又名五湖、震泽、笠泽。春秋时,吴越二国以此为界,湖之西为吴,湖之东为越。湖跨江浙两省,面积号称3.6万顷,湖中岛屿有10余座,以洞庭东山,洞庭西山及马迹山为最著名,水清山秀,世称洞天福地,湖水东溢为吴淞江、黄浦江、浏河,分别注入长江。濒湖皆肥沃之地。风景最优美处,在无锡市的鼋头渚附近。
太湖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诗名] 太湖秋夕
[作者] 王昌龄
[注释] ●水宿:夜泊湖上。●洞庭:指太湖的洞庭东、西两山。●霜落微:落下一层轻霜。●海风: 太湖宽广辽阔,起风时,波涛汹涌,宛若海浪。又古人称太湖水接东海。●萧萧句:形容大雁起飞声。古时湖中岛上常有雁群栖息。海风惊动,大雁起飞。
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
漫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
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诗名] 宿湖中
[作者] 白居易,本诗是诗人任苏州刺史时,乘舟泛太湖,游洞庭山,夜宿舟中所作。
[注释] ●水天二句:黄昏时分,水天一色,融浑成碧沉沉的一片; 落霞透过洞庭山上的树林,树影重重叠叠,山林显得更加幽深。●漫月二句:月光洒满无垠的湖面,寒波轻闪,就象平铺的千顷素娟。练,绢绸;岛上累累新橘,抹上了一层薄霜,在月光映照下,闪着万点金光。●幸无二句:摆脱了公务文牍的繁劳,乘着游船,开怀畅饮;诗兴浮来,纵使周围船上传来阵阵笙歌,也不能打断诗人的吟咏。●十只二句: 同行十只画船乘月游湖,不觉已到深夜,就停在湖心的洞庭山畔,枕着太湖的柔波,进入梦乡。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诗名] 秋日湖上
[作者] 薛莹,晚唐女诗人。此诗是泛舟湖上怀古之作,言泛游于五湖之上,日落而烟生,风起而波动,作者的愁绪兴起,想日落而此日已逝,秋深而此岁将尽,吴亡越霸五湖之事,已为历史陈迹,不胜感慨系之。
[注释] ●五湖: 即太湖,唐时称五湖。
●浮沉千古事: 指吴越争霸,先是吴败越,后是越灭吴,人事浮沉均发生在五湖之地。●谁与问东流:历史人物已付于东流之水,又向谁去说、去问呢?
有浪仰山高,无风还练静。
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
平湖万顷碧,谢客一开颜。
待得临清夜,徘徊载月还。
[诗名] 过太湖二首
[作者] 范仲淹
[注释] ●有浪二句:写太湖有风浪如山,无风则水平如练。练,帛。晋谢眺诗句:“澄江静如练”。●秋宵句:作者想象太湖秋夜月色美景,准备往游。谁,指太湖。期,期望,盼望。●月华句:月光泻映在湖面。三万顷,极写湖面的广阔。全诗20字勾勒了太湖的3种景色。●平湖:湖面风平浪静。
山色无远近,看山终日行。
峰峦随处改,行客不知名。
[诗名] 舟过湖中 (又作“远山”)
[作者] 欧阳修
[注释] ●峰峦二句:写湖中小岛与山峰变化多姿,而各峰的名字,行客皆不知。实则太湖七十二峰皆有名,著名的如:洞庭西山、洞庭东山、马迹山、津里山、夫椒山、鼋山、横山、东鸭山、西鸭山、三峰、独山等。
杳杳波涛阅古今,四无边际莫知深。
润通晓月为清露,气入霜天作暝阴。
笠泽鲈肥人脍玉,洞庭柑熟客分金。
风烟触目相招引,聊为停桡一楚吟。
[诗名] 望太湖
[作者] 苏舜钦,字子美,自号沧浪翁,北宋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曾任大理评事。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为御史中丞所诬陷,弹劾除名,遂寓居苏州沧浪亭。后任湖州长史。不久病死。他是北宋著名诗人,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其诗雄健豪放,为欧阳修所推许。
[注释] ●杳杳二句:前句赋予太湖波涛以悠久的历史感,后句写太湖 “四无边际”,人“莫知”其深浅的浩渺景象。●润通句:晓月映照辽阔的湖水,温润的水气化作点点清露,使人感到太湖的清丽。●气入句:水气升入霜天,化作几团阴云,使人感到太湖的幽深。●笠泽句:晋代张翰在洛阳作客,见秋风起而思念吴中鲈鱼脍、菰菜羹,于是辞官归故里,以后吴中鲈鱼誉满天下。句中把人们脍鲈鱼比作“脍玉”,形容其肉色之美。●洞庭句:湖中洞庭山产柑桔,句中将客人剥柑桔称为 “分金”。“玉”“金”相对,显出太湖物产堪与金、玉媲美。●楚吟: 指楚辞中 “王孙游兮不归”。
洞庭叶落万波秋,说与南人亦自愁。
指点吴江何处是?一行征雁海山头。
[诗名] 题周文翰郭熙山水二首
[作者] 张耒
[注释] ●洞庭:指太湖中的洞庭西山与东山,非指洞庭湖。洞庭西山为太湖中最大岛山,主峰缥缈峰,巍峨耸立在岛的中央,风光美丽幽雅,古人曾称此处是 “虽然无画都是画,不用写诗皆是诗。”●说与句:意思是说若将画中描绘的江南秋景说给南方人听,也会深深触发他们的乡愁。作者故乡在长江北岸的楚州,习惯上也称南方。●吴江:即吴淞江,太湖支流。这里泛指江南故乡。●指点两句:指点图画,故乡吴江在什么地方?就在那鸿雁远去的天涯海角。
岛屿纵横一镜中,湿银盘紫浸芙蓉。
谁能胸贮三万顷,我欲身游七十峰。
天远洪涛翻日月,春寒泽国隐鱼龙。
中流仿佛闻鸡犬,何处堪追范蠡踪。
[诗名] 游太湖
[作者] 文征明,本诗勾出太湖全貌,突出其湖宽天远,鸟隐泽深之美,在湖光山色中又渗透历史感。
[注释] ●岛屿二句:写风平浪静的湖水象一面镜子,星罗棋布的岛屿象是大银盘中浸着朵朵莲花。银盘,形容太湖浮光若金。●谁能二句:谁能有太湖那样宽阔的胸怀啊!它容下了3万顷湖水;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太湖,想游遍湖里外的70余峰哩!●天远二句:一当洪波涌起,巨浪排空,似乎要把日月都倾覆过来;春寒料峭,茫茫湖底,还潜藏着鱼龙呢!“翻日月”、“隐鱼龙”语意双关,暗寓着太湖在历史上有许多历史人物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中流二句:船行中流,仿佛听到岛中有鸡犬之声,似乎这就是美丽的世外桃源。联想到范蠡偕西施泛舟五湖的故事,范蠡他们当年究竟归隐在哪一个岛上呢?
具区浩荡波无极,万顷湖光尽凝碧。
青山点点望中微,寒空倒浸连天白。
鸱夷一去经千年,至今高韵人犹传。
吴越兴亡付流水,空留月照洞庭船。
[诗名] 泛太湖
[作者] 唐寅,子伯虎,一字子畏,明代吴县 (今江苏苏州) 人,弘治中乡试第一,被累谪为吏,不就,归家放浪以终。自幼聪颖,诗文均负盛名,与徐祯卿等四人称“吴中四才子”,尤以善画名,著有画谱、画集。
[注释] ●具区:古时太湖的别称。《尔雅·释地》: “吴越之间有具区。”青山: 指湖中小岛。●望中微:眺望远处翠苍的岛屿是那么微小。●寒空句:描写湖水映天、水天一色的景致。●鸱夷: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范蠡自称“鸱夷子皮”。●高韵:范蠡一生助越灭吴,不贪图功名富贵,功成而隐退,所以赞称高韵。
太湖何茫茫,一望眇无极。
但见青莲花,峨嵯水中立。
仙人双髻丫,弄影镜光碧。
皎皎山月高,船头几声笛。
[诗名] 太湖
[作者] 马愈,明代人,善诗文,生平未详。
[注释] ●青莲花:指湖中小岛,在朦朦月色下,颇似朵朵青莲花。以花形喻山,古诗文中屡见。●峨嵯: 高峻貌。
平湖突兀涌三山,望入苍烟缥缈间。
蓬岛天连青未了,星台落槛秀堪攀。
风气襟持剑门险,阴雷飒沓鱼龙还。
咫尺方舟不可渡,分明一水隔人寰。
[诗名] 三山
[作者] 杭淮,字东卿,明代宜兴 (今属江苏)人。正德、嘉靖前后在世,弘治十二年(1499年) 进士,由主事累官中丞。
[注释] ●三山:突出于鼋头渚西太湖中的三座山峰,由东鸭、西鸭及“三峰”组成,总称三山,又名乌龟山或龟丘。●蓬岛: 以蓬莱仙岛比拟三山。●青未了: 青葱的吴地望不到边。星台: 星座,即星。●剑门: 四川剑门,大小剑山峭壁相对若门,自古有“天下剑门险”之称。此处借来形容太湖三山。●阴雷飒沓:风雷盛多。《西狩赋》:“飒沓风翔”。飒沓:盛多貌。●鱼龙还:意为鱼龙本想游去,怕风雷,又避开了。●咫尺二句:远望三山,距离似乎很近,但被太湖水所隔,难以乘船以往。
双帆剪破碧玻璃,秋色空濛望欲迷。
七十二峰何处归,夕阳一角洞庭西。
[诗名] 舟经太湖口
[作者] 王鼎,清诗人。
[注释] ●碧玻璃:形容湖面象碧绿色的玻璃。●七十二峰: 指太湖湖心及沿岸诸峰。
烟波万顷太湖奇,岛屿浮沉鸥鸟飞。
七十峰峦凝影处,西施笑靥尚依稀。
[诗名] 太湖
[作者] 秦牧,当代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