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羌村三首》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杜甫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扣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五月,杜甫任左拾遗,因上书援救宰相房琯,触怒肃宗,几遭杀身之祸。故被诏离风翔回鄜州羌村探家。《羌村三首》即此间所作。

第一首写战乱初归,与家人乍见疑梦的情形。清人王夫之在《薑斋话》中说过这样的话:“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耶?”又说“以写景之心理言情,则身心中独喻之微,轻安拈出。”杜诗最善写景,此为一例。“峥嵘”四句即所谓景语。夕阳西下,云峰高耸,柴门半掩,鸟雀鸣喧,客子远涉而归。《杜臆》评曰:“荒村晚景,摹写如画。”说得极是。“日脚下平地”的“下”字用得颇妙,夕阳徐徐而落,有一种由高而低,由远而近的移动之感,烘托出诗人归心之迫。《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几句诗,意思是鸡回窠了,太阳落了,牛羊下山了。表现一个妇人依门远眺,等待丈夫回家的心情。这首诗的景物也是由上而下,由远而近;由外而内。两者相比,见异曲同工之妙。言“柴门”,有村落如在目前,言“鸟雀噪”可见四周静寂。这几句都是描写景物,但却“写尽归客神理。”(金人瑞《杜诗解》)

“妻孥”两句诗堪称石破天惊之语。分明有书寄至家中,妻子对“我”还家却“怪”且“惊”。这就包涵了多层意思:世遭离乱,生死难卜,“我”独幸存而归,此一怪也;“我”将归,不知“我”此刻已至,此一惊也;日思夜盼,今日果然见“我”平安无恙,此又一怪也;乍见如梦,不信眼前归者竟是“我”,此又一惊也。故此方有“惊定还拭泪”之举。悲欢交集之状描写备极。“世乱”两句是诗人见妻子惊怪之状时的心理活动,与前两句紧相绾合,很是传神,我们于此仿佛看到诗人在用目光慰藉乍见而骇的妻子,似乎又听到诗人与妻子低语相诉。“邻人”两句是衬托语,“满墙头”见其人多。邻里得知“我”归,有感叹不已者,有低声悲泣者,皆由“妻孥拭泪”而来,可以想见“妻孥”此时早已泪流纵横,整个场景感人至深。上六句是外景描写,是以声传情,末尾“夜阑”两句则是内景描写,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夜阑更深,烛火独明,夫妻相对无语,神似梦寐,久别初逢,亦喜亦悲之情耀然目前。

第二首抒写还家之后的内心感受。起句“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两句蕴藏着无限感慨。家人完聚本是乐事,乱离相逢尤为万幸,然而诗人何以感到少欢趣?清人金圣叹有一段极好的解释:既归后,忽然自想早岁出此门去,岂不自谓致君尧舜,返俗黄虞,功成名遂,始奉身退,壮矣大哉!快乎乐也!乃今心短计促,迫为偷生,窜身还乡,昔图总废,咄咄自诧,又何惫与?诗人其时年方四十有六,曰“晚岁”,但见心气日衰;曰“偷生”,自嘲潦倒艰辛。娇儿不离膝,怕“我”又辞别远走,父子虽相依而乐,但抚今追昔又能有几多欢趣?前首悲中有喜,此首悲以乐生。“赖知”四句承转甚巧。是时禾黍未收,酒亦未酿,而诗人却预想酒已酿就,且杯已斟满,开怀痛饮,一消百忧。

这一首对归家生活挖掘很深。全写眼前身边之事,但是却把诗人内心既乐且忧的复杂心理层层展现出来;“还家”为乐,“少欢趣”是忧;“娇儿不离膝”为乐,“畏我复却去”是忧;“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为乐,“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是忧;“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为乐,“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是忧。可谓体验之深刻,表现之逼真。

第三首描述诗人与邻人相互问慰的情景。群鸡乱叫,是诗人屋内所闻,知有客来;“驱鸡上树木”则是诗人出户迎客之举,不必先赶鸡回窝,然后开门纳客。前四句描写乡村固有的风情,生活气息很浓。“父老”八句是乡亲慰问语。他们各携酒饭,与诗人同席坐定,饮酒絮语:切莫嫌酒味淡薄。时逢战乱,土地荒芜,连童稚都要服兵役,谁来种田?没有粮食又拿什么酿造醇酒?几句话表现出父老的淳厚质朴。“请为”两句是诗人酬答语:父老乡亲正当兵革未息,生计艰难,却至情如此,我感而有愧。此番席间对言的场景被诗人刻画得颇具风致,标格特出。父老一言,淡而不薄,诗人一语,厚而不滞,神韵天然,最自依人。以此之故,方有“歌罢仰天叹,四座涕纵横”的结局。世事乱无象,民风却淳朴犹存,正是使诗人所“愧”之由。此一首诗几乎全用白描手法,真实地再现了那最为动人的一幕,人真,事真,语真,情真。独存天趣,感人至深。

《羌村三首》侧重不同,各有所叙,但同是“还家”时见闻感受。三章分别描叙三个场景,表现出来的无一不是人伦笃厚,情感纯真。诗人饱经世态炎凉之苦,对于妻儿之欢情,父老之挚意,尤其感动深刻,全诗恰恰由是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