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久《人月圆·客垂虹》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张可久

三高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濛。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  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词题“客垂虹”,是作客垂虹之意。垂虹桥是江苏吴江县有名的桥梁,因其“环如半月,长若垂虹”而得名。张可久“一生奔波,不太得志”,“足迹遍及江、浙、皖、闽、湘、赣等地”(《中国大百科全书》张可久条),此词是他作客吴江,触景生情而作。

“三高祠”是吴江人为本地的三位著名人物范蠡、张翰、陆龟蒙所立之祠。龚明之《中吴纪闻》载:“越上将军范蠡,江东步兵张翰,赠右补阙陆龟蒙,各有画像在吴江鲈乡亭。苏轼尝有吴江三贤画像。后易其名曰三高”。词人起首:“三高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濛”。先以“三高祠下”点明地点,以“天如镜,山色浸空”写意式地勾勒了三高祠下的景物“浸空濛”三字极好,它不仅形象地再现了山色有无,空濛迷茫的景致,而且暗示了词人悱徊迷惘的心绪,与下片“青灯夜雨,白发秋风”的情调呼应。

“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这是三个典故:张翰在洛阳从政,一日“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刘义庆《世说新语》);范蠡帮助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身退,“乘轻舟浮于五湖,莫知其终极”(《国语》);陆龟蒙常常“升舟设篷,席束衣,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时谓江湖散人”,(《新唐书·陆龟蒙传》)。此三人或以其功成身退的人生道路,或以其“适意”的理想追求,或以其萧散消闲的生活方式而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封建士大夫的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构成了与儒家“致君尧舜”相互补的另一种追求。因此,我们常常能够听到诗人们“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那无数次似乎洒脱却又深含痛楚的吟唱。词人此处,选用“莼羹”、“渔舟”、“茶灶”三个最有特征的事物排列组合,从而使这三位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过深刻影响的前贤、附着那动人的、百说不厌的古老传说一起形象地凸立于我们的面前。

上片以写景引发怀古,下片以感今抒怀引出景致:“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此三句实际上是三个问句,先问故人,说明他故交零落、孑然一身、孤独寂寞;再问前程,说明他此时如同阮籍,穷途而哭,歧路渺茫,后结以“心事谁知”,即总括上文,又开启了下句:

“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词人没有对上面一个问题作正面的回答,而是以景结情。词人选取了最富有意味的几个意象,把他孤独寂寞的凄凉晚景,表现得深婉有致。“黄花”,(秋菊)一方面点明时令,与“秋风”呼应,一方面用以象征和衬托词人高洁的情怀;“青灯夜雨”是一组夜色中的意象,凄凉孤寂令人难以卒读;“白发秋风”是由景而至人,点明主人公已是满鬓萧霜的老翁了。“秋”字,不仅是时令,更给人一种“老冉冉其将至矣”,有落叶秋风之感,从而更增添了全词的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