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士铨《湖上晚归》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这首诗写湖上晚归所见暮秋景致,题材本属熟见。然而由于作者体察入微而又独具手眼,不仅精择富于特征的意象构筑画面,而且炼字锻句,刻意为工,真切地传达了他的感受,铸塑出一种独特的美的意境。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轻吟首句,一股深秋凉意便袭面而来。虽然句中无一字写秋,写晚,却紧紧把握住暮秋黄昏绵雨暂歇的特定景色。“湿云”,既非雨中乌云,也非雨后淡云,而是仿佛被刚才的秋雨浸湿泡透,仍蓄积着浓厚雨意的阴云。归窠的群鸦则暗点诗题“晚归”。而一“重”字,不仅用通感手法将视觉传达为轻重觉,而且将前两景联接在一起,满天湿云好象堆压在群鸦背上,令人更感到雨意之沉浓。在这阴云鸦群组成的泼墨一般的背景上,露出一角晴白。这一“出”字又颇妙,似写原被雨帘遮住的野寺因乍晴而现“出”,又似写这新晴是因为野寺显现才显“出”。晴以衬阴,更渲染出湖岸周围阴沉、荒凉的氛围。

颌联写归途所见与所闻,又选择两个有特征的景物。诗人不写枯叶、落叶,而写“败叶”,这是被秋雨秋风摧折的残枝败叶,所以更多地蓄存了秋的气息。“寒钟过雨声”一句尤见工力。这里又一次运用通感手法,将听觉(钟声)转化为肤觉(寒),但妙在不是简单直接的使用,而是写远处野寺传来的阵阵钟声,仿佛经过秋雨的淋洗,也带上了阵阵寒意,与整个画面自然相贴。此联不只描摹了秋色与秋声,而且传达出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接着通过地点、时间的转移写出了“归”字。将近归处,看得见屋檐了。但只是“半檐”,另一半或许是被归飞的群鸟挡住了吧;更近归处,已可见树丛中那一星灯火,时间也更晚了。古人有所谓“移步换形”,这里却以景的“换形”而暗写了人的“移步”。

尾句是归来后回望湖中,黄昏过去,夜幕降临,劲厉的西风中,一轮明月初升,映在雨后湖心中。西风之“动”反衬出湖月之静。我们也仿佛看到诗人静静地佇立湖边,凝望湖心秋月,回味着归途秋景……

全诗无一字写人,却无一句不写出了“人”。因为作者没有简单地摹景,而是精心遣词造语,写出他心灵所感受的“景”,因而这景也就表达了“人”的感受、人的行动、人的心情,所谓“景中有人”。这正是此诗佳处。

蒋士铨与袁枚、赵翼同为性灵派“三大家”。从这首看,“性灵”派虽主灵机活脱,却非浅易粗率,同样讲究炼字、炼句,注重炼意、炼格。“性灵独到删常语”,才能创造出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