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朱翌·点绛唇》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诗词鉴赏《两宋词·朱翌·点绛唇》朱 翌

朱 翌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西风平野。一点香随马。

四时花卉图(局部) 【明】徐渭 故宫博物院藏

注释 ①泠(líng)泠:清脆欢乐的水流声。②断桥:在浙江杭州西湖白堤上,又名段家桥。亚:同“压”。③白璧:一种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白玉。青钱:铜钱。明代之前,铸钱多用青铜,于是钱币便有了“青钱”这一称谓。

鉴赏 本词作于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朱翌18岁。这是一首“梅词”,另题为“雪中看西湖梅花作”,全词清新明美,平淡似水,却蕴涵深味。

李清照在《孤雁儿》曾言:“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可知“梅词”较难把握,出彩不易,而清代王奕清却评价这首词:“西湖咏梅者多矣,而不为雕琢,自然大雅,首推此词。”(《历代诗馀·词话》)关于本词,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据明陈鹄《耆旧续闻》卷一载:“待制公(朱翌)十八岁时,尝作乐府云:‘流水泠泠……一点香随马。’朱希真访司农公(朱翌之父朱载上)不值,于几案间见此词,惊赏不已,遂书于扇而去,初不知何人作也。一日,洪觉范见之,叩其所从得,朱具以告。二人因同往谒司农公问之,公亦愕然。客退,从容询及待制公,公始不敢对,既而以实告。司农公责之曰:‘儿曹读书,正当留意经史间,何用作此等语邪!’然其心实喜之,以为此儿他日必以文名于世。”所有这些都表明这首“梅词”之不俗。

上片重在写景。“春”字虽着笔较晚,但一句“流水泠泠”使读者仿佛听到了泉水悦耳的叮咚声。水花跳跃,鸣奏出一曲欢快的乐章,虽是冬季却毫无冰冻、冷涩之感,原来春意已悄然渗透,潜滋暗长。接着作者由水声过渡到梅花,渐入佳境。梅是春的使者,含香吐蕊,带来春的光辉。放眼望去,断桥边已是梅花累累,千朵万朵压满枝头,争奇斗艳,凌霜绽开。宋代卢梅坡有诗云“有梅无雪不精神”(《雪梅》),作者深谙此境,遂接下来便绘出“雪花飞下”的景象,梅花傲雪,雪映梅花,熠熠生辉。水、梅、雪三者联袂,营造出一种诗意的空间,有纯净的色彩,有高洁的神韵,有缥缈的气质。置身此中,仿佛徜徉于画境,难怪作者发出“浑似江南画”的感慨,的确此处风景婉约、恬淡,疑似江南。

上片展现了一幅曼妙的雪梅图,令作者留恋驻足。梅花已带来了春的讯息,作者突发痴想欲留住此刻,留住整个春天,“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便是他心底的呼声。“白璧”乃贵重玉器,“青钱”为通用货币,两者都是有价的,然而春天却是“无价”的。买春留住,终不实际,难怪万俟咏曾云:“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木兰花慢》)何必要买春呢? 春自来去,无须强求,不如细细品味其中的悠悠真味来得真切。

作者做到了,他在“浑似江南画”的断桥边欣赏、游览,慢慢地将梅、雪,将整个春天都装入心间。“归来也”三字大有意味,不用“去”而用“来”,表明作者不是赏梅兴尽而返,而是满载而归,满载着惬意与完美。归途中有和风拂面,放眼处是平旷原野,不经意间,还瞥见“一点香随马”,所有这一切,都使作者的心情开阔自适。“一点香随马”,造句清新俊逸,易使人联想到“春风得意马蹄疾”(唐孟郊《登科后》)、“踏花归去马蹄香”(《小山画谱·结构》)等诗句,然而“马蹄香”是春深之境,而“一点香随马”却有早春之意,而那点香源自何处呢?显而易见,非梅莫属。

全词语言优美,画面清新。作者以其才力和匠心,将雪梅描画得恬淡、自然,意趣无穷。春天宛如一幅素雅的水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值得读者细细品赏,难怪明代的卓人月评:“梅词如此清峻,何羡坡公‘绿毛幺凤’之作。”(《古今词统》卷三)(张雅莉)

链接 北宋时期的纸币——“交子”。早在西汉时期,政府曾于公元前119年采用“白鹿皮币”,这可以视为中国古代纸币最早的尝试。唐代出现了作为异地汇兑凭证的“飞钱”,而正式流通的纸币,则始于北宋的“交子”和“钱引”。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因农业、手工业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每年丝蚕米麦将熟的季节,农产品的交易特别繁忙,需要大量的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由于原来在四川流通的铁钱形大体重,在交易中有诸多不便,于是就有商人在收取铁钱时,开具一种类似存款收据的证券“楮券”,又叫做“交子”。这种“交子”可以兑现,也可以流通,这就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最早的,因而中国也就成为世界上纸币流通最早的国家。

北宋“交子”由民办到官办。交子的出现,本是四川地区商人为了经营的方便而自行分散发行的,后来逐渐发展为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也由此而产生了专门发行“交子”的富商,人称“交子户”“交子铺”。这种完全由民间所办的“交子”已基本具有固定的规范和统一的票券样式,一般用一色纸张印造,票面上除了印有图案之外,还有铺户的印记、密押等。后因不能如期兑现,常引起挤兑纠纷,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宋王朝在益州设置“交子务”,将交子收归官办,禁民私造。其中主要的制度和规定有:(1)有一定的发行限额,每界为1256340贯。(2)有一定的流通期限,大抵是三年(实满二周年)一界,界满后持旧交子换新交子。(3)有发行准备金,即所谓本钱。大凡造一界,应备本钱36万贯,规定可以随时兑现,为信用货币性质。(4)最初票面金额用时填写,后来改为印就固定金额。宋仁宗天圣三年(1105),改称交子为“钱引”。

南宋时期各地名目各异的纸币。南宋时期,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使用“钱引”(即“交子”)一类的纸币。在各个地区,纸币的名目各异。东南诸路流通的纸币叫做“行在会子”,两淮地区的叫“淮交”,两湖地区的叫“湖会”,四川“交子”也改称为“川引”。名称各异,但其基本意思还都是“合券取钱”或“领钱凭证”之意。作为南宋的都城,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中心的东南地区(即东南诸路)流通的“行在会子”是南宋时期最主要的货币。

金代的纸币。受到宋朝的影响,金王朝也曾于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开始印造一种名叫“交钞”的纸币,后来逐渐发展为金政权疆域内流通的主要货币。金人纸币最初也是分界发行,以七年为一界,但在公元1189年取消分界,交钞无限期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