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阮阅·洞仙歌》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诗词鉴赏《两宋词·阮阅·洞仙歌》阮 阅

阮 阅

赵家姊妹,合在昭阳殿。因甚人间有飞燕。见伊底,尽道独步江南,便江北、也何曾惯见。

惜伊情性好,不解嗔人,长带桃花笑时脸。向尊前酒底,得见些时,似恁地、能得几回细看。待不眨眼儿、觑着伊,将眨眼底工夫,剩看几遍。

注释 ①“赵家”二句:赵家姊妹是汉成帝时宫人。其姊初学歌舞,体轻如燕,故号曰赵飞燕。成帝立为后,居昭阳殿,专宠十余年。色衰后,其妹赵合德代之,封昭仪。②见伊底:见过她的(人)。底,即“的”,宋时方言。③恁地:宋时方言,如此、这样的意思。

鉴赏 词本来自民间,有着通俗质朴的面貌,后因文人的大力创作,逐渐雅化。宋初柳永的俗词创作,俚俗真率,“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言”(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为俗词在词坛抢占了一席之地。然而词的雅化趋向是不可阻逆的,从宋初的晏殊、欧阳修,到苏轼、秦观、黄庭坚、贺铸,直到北宋后期的周邦彦,“风雅词”的创作倾向仍强劲难挡。但因宋徽宗在亲近风雅的同时,亦嗜好俚俗谑浪的格调,因而俗词一度盛行于北宋后期的宫廷和上层社会,并影响到整个词坛的风气,徽宗时期也成了北宋俚俗词创作的黄金阶段。与之前的俚俗真率不同的是,北宋后期的俗词创作引入了更多的戏谑成分,滑稽、俏皮、揶揄、讽刺等诙谐之笔处处可见。其游乐的心态,淫靡的风气,往往使俗词走向无聊恶俗、靡丽轻薄。阮阅《洞仙歌》是北宋后期俗词的典型代表,保留了民间词的通俗、坦率和极强的生活气息,同时又把戏谑的笔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宫娥梳髻图 【清】 改琦

故宫博物院藏

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七载,这首词是作者在宜春做官时,赠给官伎赵佛奴的。宋词中有非常多的赠伎诗,或赞其容貌才艺,或爱其真挚多情,或悯其身世遭逢,不一而足。这首词赞誉之词满篇皆是,极逞口舌之利,又不流于油滑,极俗中见极巧,较为难得。

词人开篇把赵佛奴比作艳冠桃李、长袖善舞的赵飞燕姊妹,认为她们同属赵姓,同样才貌双全,她也应常伴君侧,不应屈为官伎。这看似叫屈的语句,实则是迂回巧妙的赞美。“因甚人间有飞燕”一句认为她不应该生在人间,也许本该舞于天上,更是把赵佛奴捧到极致,其巧妙处恰与杜甫《赠花卿》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笔法相似。紧接着词人从所有见过她的人的角度赞其色艺独步江南,同时进一步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便江北、也何曾惯见”更是把她推举到了天下无双的高度。

整个上片,词人极尽赞美之能事,语气夸张戏谑,手法变化多端。下片,词人从赞美之辞转而表达自己对赵佛奴的爱惜,其钟情爱恋之意溢于言表。前三句具体写她的美,没有像齐梁宫体诗那样致力于对女性服饰、体态、容貌等外在特征的描写,而是专写她性格之好:从不嗔怪别人,脸上也总是笑容灿烂。这样的描写使词中的淫靡艳情成分大大减少,也使词中作者深情表达的真率滑稽的言辞不至于流于浮浪轻薄。“向尊前”之后六句,词人写自己在佳人佐酒之时,对她的美细看不够,故而只能够强睁双眼,把眨眼的时间节省下来,再多将她看几遍。这样写,存在两处不合常情的地方:一是人不可能不眨眼,作者这种做法,恰是其惜美情切的表现;二是眨眼的时间本来就极为短促,而连这样短的时间都要节省下来,亦可见其情的痴与真。

本词语言非常直白,“甚”“底”“恁地”“工夫”等口语词的运用使全词浅近自然,充满生活气息。俚俗中体现出来的大胆、幽默,更可以看作是元曲的开山之作。(张艳秋)

链接 宋代的诗话集成——《诗话总龟》。原名《诗总》,阮阅编,本为十卷,分四十六门,成书于宣和五年(1123)。绍兴间书坊刊刻时易今名,内容亦有增补。今传本为前集四十八卷,分四十六门;后集五十卷,分六十一门。虽迭经后人改编、增补,前集大体仍为阮书之旧,后集则基本由《苕溪渔隐丛话》《碧溪诗话》《韵语阳秋》三书杂凑而成,当为书坊捏合。全书采录宋人诗话及笔记、小说近两百种,广收小家,取材最为繁复,其中许多书籍今已亡佚,是辑佚和研究古代诗论的重要资料。此书按内容分门别类编排,每条之下注明出处,有利于读者对同类题材作品和评论的对比分析,并可作为写诗时的参考;但分类琐细且较紊乱,不便翻检。此书虽不如在其直接影响下编成的《苕溪渔隐丛话》见重于世,但二书相辅相成,保存了北宋诗话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