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蒋氏女·减字木兰花》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诗词鉴赏《两宋词·蒋氏女·减字木兰花》蒋氏女

蒋氏女

题雄州驿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释 ①雄州:今河北雄县。②辘辘:车行声。③飞鸿:南归之雁。④燕山:今北京,金兵南下后,燕山已是金国后方重镇。

鉴赏 北宋靖康元年(1127),金兵进逼都城汴京,次年,京城沦陷,徽、钦二帝被掳北上。蒋兴祖时任阳武令,他坚守城池,与敌军浴血奋战,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与妻及长子相继死去,年四十二。元韦居安云:“靖康间,金人犯阙,阳武蒋令兴祖死之。其女为贼虏去,题字于雄州(今河北雄县)驿中,叙其本末,乃作《减字木兰花》词云:(略)。蒋令,浙西人,其女方笄,美颜色,能诗词,乡人皆能道之。此词汤岩起《沧海遗珠》所载。”(《梅磵诗话》卷下)这首词是蒋兴祖女北上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全篇满是乡关之痛和家国之思,为我们展示了靖康之变后的一个辛酸片断,虽是一抹剪影,却涵盖丰富。

“朝云横度”交代了时间在清晨,“横”字给人一种沉闷压抑之感,浓云横断天宇,哀愁笼罩心间,词人被俘囚困,随金兵凄凄驶向北营。车声辘辘,徘徊耳边,“车声如水去”是一个新奇的比喻,用“水”作喻体一语双关,一指车声没有穷已,无休无止,好似流水,一取水流向东一去不返之意。幽怨的声响深深扣打着词人的心扉,如泣如诉,车声?水声?还是行人的悲泣声?恍惚间已不能辨清。此去经年,前途未卜,也许永无归期,终至淹留,这“辘辘”声或可看成是一曲挽歌,用以祭奠自己的一生。“白草黄沙”写北地的风光,“白”“黄”都不是鲜丽的色彩,分别形容“草”与“沙”,就将北地沙尘弥漫的景象勾勒出来,放眼望去,一川枯草,黄沙茫茫,与家乡的景色迥异。作者不由怀念乡关,却发现一切早已改变,唯留“月照孤村三两家”的萧然,过去的稼穑之地,而今变成女真的牧马场,真是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夜幕已经降临,词人举头望去,只见月儿孤寂,村庄孤单,整个大地一片凄凉……开阔的境界之后是突如的萧索,雄浑中溢满凄凉,震人心魄,至此,个人之痛与家国之悲浑然交融。

上片选取了早晨、白天、夜晚三个时段的景物,描写一天的行程,字字是泪,句句含悲,下片进而抒发内心的情感,表露悲凉的心境,机杼井然。

“飞鸿过也”告诉我们,此时已是寒秋时节,雁儿尚能南飞,回到温暖之乡,而自己却被迫滞留北地,有家难回,想让鸿雁为自己捎回书信,可是亲人已逝,国破家亡,即使写尽万千尺素又堪寄谁呢?想至此,她的心中已是“万结愁肠”郁结不开。“无昼夜”三字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愁苦,使之绵延无限、无可解脱。“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结尾二句,语言简洁,感情深挚,境界颇高。燕山,即燕山府(今北京),徽宗宣和七年十二月,燕山府郭药师叛宋降金,甚至勾结金兵进犯汴京,燕山俨然已成为金军的后方重镇,一至燕山,将永身为奴矣。乡关,是祖国亲人之所在,亦为个人生命所系之地,现在祖国已沦陷,早已辨识不到家的方向,归路又从何提起呢?“难”字结句,满是辛酸,满是无奈,此一弱女子,在绝境下仍步步回首乡国,读来令人肃然起敬又不免心生怜惜。

盘车图 【宋】 佚名 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韦居安《梅磵诗话》收录此词后并记载:“近丁丑岁,有过军挟一妇人经从长兴和平酒库前,题一词云:‘我生不辰,逢此百罹,况乎乱离。奈恶因缘到,不夫不主,被擒捉去,为妾为妻。父母公姑,弟兄姨妹,流落不知东与西。心中事,把家书写下,分付伊谁?越人北向燕支。回首望、雁峰天一涯。奈翠鬟云软,笠儿怎戴;柳腰春细,马迅难骑。缺月疏桐,淡烟衰草,对此如何不泪垂! 君知否,我生于何处? 死亦魂归。’词名《沁园春》,后书雁峰刘氏题。语意凄惋,见者为之伤心,可与蒋氏词并传。”从记载中我们可以推知刘氏是南宋末被元兵掳走的女子,这首词感人肺腑,字字含血,借助它我们亦可以管窥到蒋词中所蕴涵的深悲剧痛,也许词人也要承受类似的彻骨之悲,她现在已是无国,无家,无亲人,孑然一身,飘摇如浮萍,时代就是如此残酷,带给世人太多的苦难。

陈寅恪论明末女爱国者柳如是时曾说:披寻其篇什,“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已者焉。夫三户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辞,即发自当日之士大夫,犹应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何况出于婉娈倚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小妇。”(《柳如是别传·缘起》)蒋兴祖女这首词,虽不一定是慷慨悲凉、誓死报国的光辉乐章,但自有其独特的思想情感价值,在词史上具有崇高地位,是一首重要的女性词作。(张雅莉)

集评 清·况周颐:“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当戎马流离之际,不难于慷慨,而难于从容。偶然揽景兴怀,非平日学养醇至不办。兴祖以一官一邑,成仁取义,得力于义方之训深矣。”(《蕙风词话续编》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