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邓剡·念奴娇》邓 剡
邓 剡
驿中言别①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②。蜀鸟吴花残照里③,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④,金人秋泪⑤,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⑥。
那信江海馀生,南行万里,不放扁舟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⑦,回旗走懿⑧,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注释 ①驿中:指驿站中。驿站,传递文书的人员中途休息换马的处所。②英物:杰出、美好的事物。此处指文天祥。③蜀鸟:产于四川的杜鹃鸟。相传为古蜀帝杜宇的灵魂所化。吴花:曾生长在吴国宫中的花。吴国为春秋时古国名,被越国灭亡。④铜雀春情:语出唐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此处指被掳北上的谢太后、全太后等人。⑤金人秋泪: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序中说,汉魏易代,汉武帝时所铸捧露仙人被拆盘迁徙,“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⑥斗牛奇杰:据《晋书·张华传》载,晋初,广武侯张华见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据说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请雷焕寻找,果然在江西丰城牢狱的地下,掘出龙泉、太阿二剑。雷焕送一剑给张华,留一剑自佩。后来张华被朝廷所杀,剑亦不知去向。雷焕死后,其子携剑过延平津,剑忽跃出堕水,当即下水寻找,不见剑,但见二龙蟠萦,水浪惊沸。⑦睨柱吞嬴:《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蔺相如携和氏璧入秦,见秦王无意按约定给付换璧之城池,于是“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⑧回旗走懿:诸葛亮死前布下回旗阵,蜀中将士后用此计击退司马懿。
鉴赏 本词是两位英雄在分别时的悲壮之语。前途是生死未卜,来处是国破家亡。邓剡早年追随文天祥募兵勤王,经历过一门十二口同时死贼火中的锥心惨痛。南宋末年,文天祥在福建、广东一带进行抗元斗争,邓剡则随驾至厓山。帝昺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被俘。祥兴二年,元军攻打厓山,文天祥被押同往厓山招降。厓山兵败,陆秀夫负南宋最后一位小皇帝蹈海死,南宋彻底宣告灭亡。多次求死未果的邓剡在敌营中遇到自杀不死的文天祥,两位同乡同时被押北上,“共患难者数月”,一路上互相唱和,后邓剡因病留寓天庆观就医,文天祥继续北行,临别之际,邓剡赋此词为文天祥送别。
在“水天空阔”拓展出的开阔意境里,落笔便是愤慨:“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恨”是怨恨,“英物”指文天祥,同样是长江开阔,三国时诸葛亮曾凭借东风与周瑜联手,一举击退了曹操的进攻,而如今东风的恩泽却无法吹到文天祥的身上,铁骨铮铮的他多年坚持抗元,屡仆屡起,百折不挠,最终却还是身陷囹圄。一句“恨东风不惜”,是作为友人的邓剡对文天祥不幸命运发出的愤慨不平,也寓含着对国族不幸的愤慨。“蜀鸟”二句,融情入景。杜鹃的啼叫、吴宫的花草和“荒城颓壁”,都沉浸在一片荒凉的夕阳中,这是战火焚烧后的残破,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的悲凄,“忍见”其实是不忍。
“铜雀”二句,连用两个典故,以古喻今。铜雀台由曹操所筑,“铜雀春情”源自晚唐杜牧的诗句,诗中的假想在南宋末年成为残酷的现实,此处以“铜雀春情”指被掳掠北上的谢太后、全太后等人的悲情。“金人秋泪”原指汉武帝时在建章殿前铸造的手托承露盘的铜人,汉魏易代,捧露铜人被拆盘迁徙,这里暗指宋元易代的现实。“此恨凭谁雪”一如“恨东风不惜”中的愤慨,拳拳复国之心至今犹未忘。“堂堂”二句,化用《晋书·张华传》的典故,“剑气”与“奇杰”,都是世间英物,遇合之后终至失落,恰如文天祥一身正气却最终失败,都是世间英物的消亡,“空认”二字,深含无奈的悲怆。
下阕转入对即将分别的友人文天祥的惜别:“那信”三句,是回顾德祐二年(1276)文天祥奉命入元军军营求和被扣押后逃脱的经历。当年被元兵押至镇江府后,文天祥连夜逃出军营,却又被人误以为是叛徒而遭到追杀,文天祥只好昼伏夜行,东逃入海,最后由海道到达温州。文天祥既有死里逃生的胆略,邓剡便有“放扁舟发”的期望,期望友人能平安归来。而他自己,打算“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为了看到盟友的归来,决意好好活下去,“涛生云灭”象征着时局变化。“睨柱吞嬴”三句再次引用历史典故写出对文天祥的倾慕,也是对文天祥到达大都后,如何面对元朝统治者威逼利诱的想象。不出邓剡所料,文天祥在大都被囚禁达三年零二月之久,始终宁死不屈,视死如归。歇拍述说分手后自己的思念:“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从此天涯永隔,从此夜夜无寐,从此秦淮河畔的明月“应是孤月”,以景结情,悠远又沉痛。
作为文天祥的同乡和好友,邓剡不会不了解文天祥的意志。他应该预计到以文天祥的刚烈忠贞决不会投降仕元,那么杀身成仁便是其此去的归宿。在这样的情况下二人分手,正如荆轲与众人易水告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回”的悲壮,所以词中有“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斗牛空认奇杰”等隐隐不祥的词句。这不是一首简单的送别词,而是由满腔的愤慨和悲愤的血泪写就的死别词。(黄阿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