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张耒·秋蕊香》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诗词鉴赏《两宋词·张耒·秋蕊香》张耒

张耒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阑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注释 ①帘幕:帘子和帷幕。②金兽:兽形香炉。③朱阑:即朱栏,朱红色的围栏。④著:显明、显扬。

鉴赏 据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七记载,“右史张文潜,初官许州,喜官妓刘淑奴,张作《少年游》令云:‘含羞倚醉不成歌(略)。’其后去任,又为《秋蕊香》寓意云:‘帘幕疏疏风透(略)。’元祐诸公皆有乐府,唯张仅见此二词,味其句意,不在诸公下矣。”本词是作者离任许州时因留恋官妓刘淑奴所作。考张耒生平,知其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为咸平县(属开封府许州,今河南开封通许县)丞,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太学录召试馆职,出任秘书丞而离任,故本词大约作于此年前后。

上阕写作者因离任而与佳人叙别,难舍难分直到黄昏后月夜深沉,下阕写作者想象别离后的痛苦滋味。上阕首二句用倒装句,实际上是“风透帘幕疏疏。金兽一线香飘”,写官妓刘淑奴的闺房幽雅芳美,风使得帘子和帷幕疏朗,兽形香炉飘着一丝丝香味。“疏疏”与“一线”用词有神韵,因小而见大,从一斑而窥想全体。“朱阑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堪称写离别的佳句,通过悄然流逝的时间来衬托情人分别之难,从黄昏残夕至月光朗照,两个如胶似漆的人儿还在难舍难分。作者与情人临高楼、依栏杆、话别离,只恨心中无限事,而千言万语难尽。“遍”字传神,将二人偎依胸怀,缠绵悱恻,忘情投入的情景表达得淋漓尽致。“廊上月华”,意象开阔,静谧而幽远,作者不免对此良辰美景顿生怜惜之情。然而“如昼”二字猛然让作者从时间的沉醉中惊醒,原来时间已经到了中夜时分,天地一片寂寞,唯有月华倾泻千里,光明如白昼,从而催促作者忍痛与情人作最后的道别。若是想到古代妓女沉沦的遭遇,其所遇风尘之人,又何止万千。妓女与士人,地位如此不相称,作者如此的惺惺惜态,又谈何真情可言,无非是自我安慰的同时,矫情慰藉别人而已。更看下阕作者想象离别后佳人思念自己的憔悴状态,便可知自古文人游戏风尘、出入青楼的一贯心理了。

下阕首句“别离滋味”将上阕所铺排之情感倾泻而出,点明主旨。将别离滋味比作浓酒,确有几分真谛,所谓有心借酒浇愁,愁更愁,品尝别离滋味,浓又浓。如此,可谓深得南唐后主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之精妙。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如浓酒那样难以被宕开和稀释。“著人瘦”,一个“著”字颇有心力,将别离之人日思夜梦,逐渐被时光消磨而憔悴的神态展露无遗,所谓自古离人消瘦是也。下阕末二句铸情于身边一无关事物——“墙东柳”。“墙东柳”日日与佳人相见,时时为之守候,用情至深而不语,用心至纯而常绿,所谓“春色年年如旧”是也。这哪能是离我而去而毫无音信,将自己忘诸脑后而另结新欢的负心人所能比拟的呢?“年年”二字犹言沧海桑田、海枯石烂之真情。

本词短小平易,层次分明,辗转铺层,犹有秩序,虽用白描而不饰雕琢,亦能通透心力,凝聚匠心。婉约而不浓艳,格调清丽,情致缠绵,颇近于柳永秦观词风。张耒在文章风格上,反对奇简,提倡平易;反对曲晦,提倡词达;反对雕琢文辞,力主顺应天理之自然,直抒胸臆,“文章之于人,有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者,皆天理之自然,而情性之道也”(张耒《贺方回乐府序》)。因而,张耒的歌风格亦颇得其中的精神,晁补之也说“君诗容易不著意,忽似春风花自开”(《题文潜诗册后》)。(张伟特)

春山图(局部) 【元】 佚名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链接《秋蕊香》词牌。此调有令词和慢词两体。令词体为双调,四十八字,仄韵;慢词体为双调,九十七字,平韵。另有《秋蕊香引》,双调,六十字,仄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