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秦观·踏莎行》秦 观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①。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驿寄梅花③,鱼传尺素④。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⑤。
注释 ①桃源:本词中“桃花源”的所指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陶渊明诗文中所写的武陵桃花源,与郴州同属湖南;一说是郴州苏仙岭,唐大历十三年,郴州刺史孙会曾称之为“何异武陵之境”,有桃花洞、桃花溪等名胜。②斜阳暮:郴州苏仙岭摩崖石刻米芾书此词作“残阳树”,张端义《贵耳集》卷下:“尝见少游真本乃‘斜阳树’,后避庙讳,故改定耳。”所避乃宋英宗赵曙之庙讳。③“驿寄”句:晋·盛弘之《荆州记》:“吴陆凯与范晔善,自江南寄梅花诣长安与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④“鱼传”句: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⑤郴江:源出郴州之黄岑山,北流而入耒水,至衡阳而东入于湘江。
阔渚晴峰图 【明】 李在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这首词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郴州贬所,秦观这年二月被调往横州,三月间离郴州南行,词当是郴州赠别之作。本词是宋词中的名篇,也是秦观晚年最出色的作品,词中表达的悲凄感情符合他的处境和心境。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矣。”秦观这一时期的作品,感情色彩大多趋向“凄厉”和绝望,有垂暮之态。
词的开篇,描绘了一幕极为恍惚迷离的场景:浓浓的夜雾遮蔽了远处的亭台楼阁,朦胧惨淡的月光下看不到水边的渡口。从下文“斜阳”等词我们可以知道这并非是现实的场景,而是作者内心的象征。“桃源望断”一句向我们揭示了这种象征的含义:作者找寻不到心中的桃花源,梦想和壮志都已经落空破灭。就像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天上宫阙”“琼楼玉宇”,前人多理解为是朝廷的象征,本词第一句的“楼台”也可以是这个意思。秦观暮年被贬,重回朝廷的希望已经非常渺茫,“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正是这种状况的象征。找到“楼台”,也就是重回朝廷,实现自己的报国志愿,这对于此时的秦观已是不能实现的愿望,他已找寻不到通往彼处的那个“津渡”。在这样的处境下,作者独自在郴州贬所的“孤馆”之中,感受着“春寒”的料峭,听着“不如归去”的杜鹃啼声,看着远处的斜阳渐渐下沉,长叹“可堪”(“可堪”犹言“如何能堪”)。这两句词曾受到王国维的极大夸赞,认为作者描写的景物充满了主观的自我感情,达到了“有我之境”。两句词中连用“孤馆”“春寒”“杜鹃声”“斜阳暮”四个充满凄楚、哀怨色彩的意象,堆砌出了极浓的凄厉氛围。
下阕的开篇连用两个典故(见本词注释),写亲友从千里之外给自己寄来了书信礼物,这本是让人高兴的事情,因为“家书抵万金”。但作者却忽然笔锋一转,说这些书信反而“砌成此恨无重数”:亲友寄来的书信礼品,仿佛一块块愁之砖,砌成了自己无数重的离恨。秦观此时在郴州贬所,又即将编管横州,不要说重回故乡与亲友相聚,连一个安定自由的居所都没有,此时亲友的来信,当然只能增加他更多的思念与绝望。这三句词反用典故,先抑后扬,含蓄而深刻,体现出“今代词手”的高超手法。
词的结尾两句,历来受到赞赏。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五〇引《冷斋夜话》:“东坡绝爱其尾两句,自书于扇,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两句词的含义非常含蓄复杂,前人已经有许多种说法,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词中的郴水、郴山都是象征。郴水代表作者,郴水本应环绕着郴山,却最终流入潇湘,象征作者背井离乡走上宦途。“幸自”“为谁”二词可以看出作者明显的感情色彩。人到晚年必然有重归故里安居的想法,此时的作者却身不由己地在异乡漂泊,“幸自”“为谁”云云好像是在说:你本来有幸出生在这样的故乡,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可你为何又偏偏要为了功名利禄,踏上异乡的宦途。这是一种后悔与自责,苏轼之所以非常喜欢这两句词,正是由于他晚年也处在这种有家不能回、与亲友长期分离的处境中。作者就情取景,借景抒情,使整首词的结尾非常自然圆融,语意又极为含蓄委婉。
全词的结构比较工稳,上下阕几乎一致:前两句平叙,第三句稍稍一顿,末两句着力,以平淡之语表达深沉的哀情。陈匪石《宋词举》以为:“层次分明,虽属小令,已开引、近之端。”(姚苏杰)
集评 宋·陈模:“作诗作词虽曰殊体,然作词亦须要不黏皮著骨方高。秦少游词好者,如‘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自是有一唱三叹之味。何必语意必着,而后足以写此情,然作词亦须要艳丽之语。观此,诗之高者,须要刮去脂粉方是,此则其不同也。”(《怀古录》卷中)
清·黄苏:“按少游坐党籍,安置郴州。首一阕是写在郴,望想玉堂天上,如桃源不可寻,而自己意绪无聊也。次阕言书难达意,自己同郴水自绕郴山,不能下潇湘以向北流也。语意凄切,亦自蕴藉,玩味不尽。‘雾失’‘月迷’,总是被谗写照。”(《蓼园词选》)
链接 北宋著名建筑家李诫和《营造法式》。李诫(?-1110),字明仲,郑州管城县(今河南郑州)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建筑家。李诫曾在掌管宫室、城郭、桥梁等营缮事务的工部将作监任职长达十三年,参与了许多重要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预算、验收等工作,据史料记载,经他经管新建或重修的重要工程有五王邸、辟雍、尚书省、龙德宫、棣华宅、朱雀门、景龙门、九成殿、开封府廨、太庙、钦慈太后佛寺等。因而,李诫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绍圣四年(1097),李诫受命编纂《营造法式》,在充分利用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他又参阅了大量古代文献和旧有规章制度,终于在元符三年(1100)完成了官定的建筑设计、施工专著《营造法式》。《营造法式》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参考文献,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宋代的国讳。国讳,也叫“官讳”,是国人皆应回避之讳,内容包括:(1)本朝每个皇帝的正名和旧名。如仁宗正名“祯”,旧名“受益”,均应回避。皇帝死后,其正名、旧名即构成“庙讳”,也应回避。(2)太祖的始祖、远祖、高祖、曾祖、祖和父,其名也属庙讳,应回避。(3)以旁支入继大统的皇帝的生父之名。(4)某些母后生父之名。如章肃刘后生父名通,宣仁高后生父名遵甫,均回避。母后去世即复旧。(5)先圣之名。宋避孔子名。徽宗时还曾一度禁止士庶以老子的名、字、谥为名。(6)徽宗时曾禁中外不得以龙、天、君、王、帝、上、圣、皇等字为名,以防僭窃。后因众论反对,寻罢。避讳的方法:(1)改字。即改用同义字。如英宗名曙,“曙”改为“晓”,“树”改为“木”。(2)改读。即改变字的读音。如钦宗名桓,其作威武解时读作“威”,作回旋解时读作“旋”。然此法难于实行,规定徒为具文。(3)空字。即空其字而不写,或书“上讳”“某庙讳”字样。(4)缺笔。即少写字的最后一画。如真宗名恒,写作恒。(5)以偏旁组合来代替。如孝宗旧名伯琮,遇“琮”字即以“从王从宗”来代替。(6)用黄纸覆盖。此法用于进奏文字。仁宗初年,凡章奏中“通”字均以黄纸覆盖,以避母后生父之名。(7)以字行。即废弃自己触讳之名,而以字为名。吕馀庆名胤,避太祖讳,以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