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陈允平·糖多令》陈允平
陈允平
秋暮有感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①。欲顿闲愁无顿处②,都著在、两眉峰③。心事寄题红④。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注释 ①征鸿:远行的大雁。②顿:放置。③眉峰:形容眉如远山。④题红:题诗于红叶上。唐范摅《云溪友议》载:中书舍人卢渥,偶临御沟,见一题诗红叶顺水而流,命仆搴之,置于巾箱。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许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渥后亦一任范阳,获所退宫人。宫人睹红叶而吁叹久之,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鉴赏 暮秋怀人,一直是古代诗词永恒的话题。汉末的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中,即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如此深情绵邈的诗句。这一首相距近千年之后出现的小词,即在首句反承“涉江采芙蓉”之古意,劝人“休去采芙蓉”,既隐含了所思之人在远道的情意,又在原诗的基础上翻出新意。
“秋江烟水空”,唐王维诗中曾以“空”形容秋季雨后的山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此处则以“空”形容秋江浩淼、烟水茫茫的水面。在这里,“空”字增添了水天之间寥廓空旷的视觉感,同时也暗指词人内心的空荡无依。词人视线所及,是“带斜阳、一片征鸿”。“斜阳”点明词题中的“暮”,“征鸿”点明词题中的“秋”。夕阳西下,正是征人思归的时辰。词题中标明的“有感”,在下两句中得以说明:那是“欲顿闲愁无顿处”。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此句与李清照词中“此情无计可消除”(《一剪梅》)的愁闷相似。不说是“浓愁”,只说是“闲愁”,语意含蓄轻柔,然而虽是闲愁,却也无处可以安放,无法摆脱消除,愁绪之深由此可见。“都著在、两眉峰”,又与词人在《恋绣衾》词中所写“多情无语敛眉峰”词意相近。愁人的形象,在这一句呼之欲出。
闲愁无处可顿,只好将心事题于红叶,也许不失为一种安顿的方法。“寄”,为寄托。将这红叶放入“画桥流水东”,也许这其中隐隐有着希冀美满结局的愿望。此时再回头看首句“休去采芙蓉”,便能猜测出为何不去采摘水中芙蓉,而是将心事寄予流水红叶。也许是因为道路遥远,只能引出“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的悲伤结局;而红叶题诗,在曾有传说美满结局的召唤下,似乎能带给愁人刹那的安慰与希冀。故舍前者,取后者。然而虽有片刻希望,但现实终归惨淡。一句“断肠人、无奈秋浓”,既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荒远孤独之感,又潜含着“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战国楚宋玉《九辩》)的悲秋传统。“秋浓”二字,别致中含着深意。是深秋的气息太浓,还是内心的愁思太浓?抑或二者兼而有之,所以“闲愁”转为“断肠”。
“回首层楼”,将视线从秋江斜阳转为所居之地。“归去懒”,三字出人意料。归家本为乐事,却懒得归去,是否因为居所太过孤寂,时辰难熬?此时再看时光,已由上阕的“带斜阳”至此刻的“早新月”。在时光暗移中,愁人秋暮之感由欲“休”、欲“顿”,再至欲“寄”,终至“无奈”,情思辗转,度日如年之感尽在词中。歇拍“早新月、挂梧桐”,以景结情,渲染出淡淡的寂寞与哀伤。陈允平抒写离思闺愁的词作,多首采用以景结情的方式,如《思佳客》歇拍云:“东风落尽酴醾雪,满地清香夜不寒。”又如《秋蕊香》歇拍云:“海棠满地夕阳远,明月笙歌别院。”优美的景致衬托出优雅的情怀,余韵悠长,让人回味,这是陈允平词作的一个特色。
陈允平的词风追随周邦彦、姜夔的风格,婉约淡雅。《笠泽词征》卷二五引秦恩复云:“西麓词,清丽芊绵,小令尤为擅长。”这一首《糖多令》,可视为其小令的代表之作。(黄阿莎)
集评 清·陈廷焯:“疏快中情致绵邈。”(《词则·别调集》卷二)
山水图(之一)【明】程正揆 上海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