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五代词·白居易·忆江南》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白居易·忆江南》白居易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山水图(局部) 【明】 文嘉 故宫博物院藏



注释 ①谙(ān):熟悉。②桂子:桂花。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留题天竺灵隐两寺》:“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③郡亭:指杭州郡守衙署内的“虚白亭”。白居易《郡亭》诗云:“况有虚白亭,坐见海门山。”潮头:指杭州著名钱塘江潮。④吴宫: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郊灵岩山上,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修建,吴王夫差时又加增筑。后来,夫差在姑苏台上修建馆娃宫,与西施在宫中彻夜嬉戏。《吴越春秋》记载曰:“阖闾城西,有山号砚石山……上有馆娃宫。”⑤竹叶:酒名,即竹叶青酒。杜甫《九日》(其一):“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⑥吴娃:吴地的年轻女子。吴方言中将年轻女子称为“娃”。

鉴赏 白居易原籍山西太原,后迁到陕西渭南。少年时代在战乱的颠沛流离中度过,十一岁时曾离乡避难于江浙地区,人仕后中年曾贬居江州(今江西九江),晚年又先后任杭州、苏州刺史,因此他的一生中沿运河往返南北,对江南地区十分熟悉与热爱。回到洛阳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如《见殷尧蕃侍御忆江南诗三十首……因继和之》云:“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君是旅人犹苦忆,我为刺史更难忘。境牵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醉乡。为念旧游终一去,扁舟直拟到沧浪。”白居易现今可考的词多半为晚年所作,其中充溢着浓郁的江南文化情调。这三首词就写在开成三年(838)六十七岁的时候。



看潮图 【清】 黄易



第一首词泛忆江南,写春景。要用寥寥数语就形象地写出江南春景,是十分困难的。以往的诗人写春,都是用“柳枝”“杏花”“莺鸟”等具有特别象征意义的景物,如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江南春绝句》)等。白居易也曾写过这些“莺”“花”的名句,如“几处早莺争暖树”“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但是这首《忆江南》却换了一个角度,以“江”为中心展现迷人春色。

小词一开口就“江南好”,正是因为这“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既说明了江南风景好,也说明这是自己实实在在、真真切切感受过的好,因此在自己的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日出”“春来”是互文见义。在那宽阔浩荡的江面上,朝阳初升,火红的霞光映照江水,如同一片盛开的红花;大地春回,清澈的江水湛蓝、碧绿。这一派在北方黄土地上看不到的美景,怎能不令诗人永远怀念! 在很多人的解释中,都把“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江花”解释为“江边的鲜花”,其实这是不正确的。白居易这首词是集中地描写江南的“水”,并不涉及“花”。鲜花的红,是它固有的颜色,无须依赖“日出”,也不必与“江”联系,北方同样有“红胜火”的鲜花,因此这花红似火并不能算写出了江南的特色。只有南方波光粼粼“满江红”的美景,才是真正的“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景象。而此时的洛阳,春寒料峭,冬天的脚步似乎还没有完全走开,也欣赏不到“江水绿如蓝”的轻快小景,让他怎能不怀念江南的亲切? 怎么能不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呢?所以词虽结束,却余情摇漾,自然引出第二三首。

第二首紧承前首结句“能不忆江南”,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开头,将记忆的镜头移向杭州。偌大一个杭州,那么多可以回忆的场景,但是按照小令的结构,却只能选取两句,这需要选择最具代表性、也令诗人感受最深的东西:钱塘大潮和月中桂子。

宋钱易《南部新书》里说:“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白居易在做杭州刺史的时候,也很想拾几颗“月中桂子”。《留题天竺灵隐两寺》诗云,“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自注云:“天竺尝有月中桂子落,灵隐多海石榴花也。”于是当他把回忆的镜头移向杭州时,就出现了一个动人的“山寺月中寻桂子”画面,天竺寺里,桂花飘香,诗人徘徊月下,流连于桂花丛中,看是否真的有桂子从月中落下。其关键在一个“寻”字,使得诗中有人,景中有情,引人入胜。

如果说天竺寺有月中桂子飘落可能是神话传说,那么浙江大潮却是实有的奇观,所以上句说“寻”,而下句则说“看”。浙江流到杭州城东南,称钱塘江,又东北流,至海门入境。自海门涌入的潮水,十分壮观。《杭州图经》载:“海门潮所起处,望之有三山。”所以作者在杭州作刺史的时候,在郡衙里的亭子就能看见钱塘大潮的壮丽景色。这两句词,都是有人有景,以人观景,人是主体,也正是这样,使所有的景色都有了灵动的活泼。

第三首照应第一首的结尾和第二首的开头,以“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开始,将回忆的镜头又转回苏州,追忆苏州往事。“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一面品尝美酒,一面欣赏美女。“春竹叶”是对吴酒一杯的补充,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春天酿制的美酒,“醉芙蓉”是对“吴娃双舞”的形象描绘。以“醉”带“芙蓉”,是说那花儿像醉酒的美人般红艳。“娃”,美女也。西施也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修建的住宅,叫“馆娃宫”。开头不说忆苏州而说忆吴宫,就是为了与下文相协,也为了唤起读者对这位绝代美人的联想。

这三首词,从今日到往昔,从洛阳到苏杭,时间、空间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前两句都是身在洛阳,却神往江南。中间两句都是江南典型美景,词人回忆着曾经的种种,结局都是回到今天,希望那些美好的记忆都能变成现实。三首小词通俗、明朗、真挚,音韵悠扬,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每首小词各具首尾,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各首之间,又前后照应,构成有机整体,具有很高的艺术技巧。(朱铭)

集评 明·沈际飞:“较宋词自然有身分,不知其故。”(《草堂诗馀别集》卷一)

明·卓人月:“徐士俊云:非生长江南,此景未许梦见。”(《古今词统》卷一)

日本·近藤元粹:“诗馀上乘。”(《白乐天诗集》卷五)(以上第一首)

明·卓人月:“徐士俊云:胸中有丘壑。”(《古今词统》卷一)

日本·近藤元粹:“蔼然之情可掬。”(《白乐天诗集》卷五)(以上第二首)

日本·近藤元粹:“春竹叶、醉芙蓉,对法奇巧。”“香山所忆,恐推吴娃于第一。”(《白乐天诗集》卷五)(第三首)

链接 白居易与江南。白居易于长庆二年(822)七月出任杭州刺史,十月到任,直至长庆四年五月任满后方才离开。次年,即宝历元年(825)三月,出任苏州刺史,五月到任苏州,第二年因目疾免事回到洛阳。他在杭州、苏州刺史任上,造福一方百姓,兴修水利,疏浚河道,在两地都留下了“白堤”。杭州白堤在西湖,苏州白堤(又名“白公堤”)即后世声名远播的山塘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