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无名氏·长相思》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诗词鉴赏《两宋词·无名氏·长相思》无名氏

无名氏

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吴循州。贾循州。十五年间一转头。人生放下休

秋山游览图(局部)【明】文伯仁 上海博物馆藏

注释 ①吴循州:指理宗朝左丞相吴潜。因立太子事触怒理宗,被时任右丞相的贾似道诬陷,责授循州(今广东惠州)安置。②贾循州:指理宗朝右丞相贾似道。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贾似道因与元军作战失利逃跑,也被贬循州。③休:语气词。

鉴赏 初看上去,这不过是一首简单如歌谣般的小令。音律明快,朗朗上口。然而倘若我们知道这首词中竟包含着南宋一段特殊而重要的历史,便不得不对这首小词刮目相看。不过在上阕中,我们尚看不出任何端倪。

“去年秋。今年秋。”首二句看似重复,实已在回旋的述说中营造出年复一年的轮回感。“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湖上人家”泛指西湖一带的芸芸众生,“乐复忧”以平常简练的语言写出人间的悲喜轮回;而以永远“依旧流”的西湖,对比“乐复忧”的众生,则以自然无情的永恒反衬出人间悲喜的短暂。

下阕点出时事:“吴循州。贾循州”与上阕“去年秋。今年秋”对应,平实六字中道出一段骇人史事。吴潜被贬循州后被贾似道派人毒死。贾似道后亦被贬循州,途中被县尉郑虎臣锤死于漳州木棉庵。

吴循州与贾循州,两个同样的官位,两场非正常死亡。前者是受害者,直接受到后者的迫害而死。若干年后,后者也成为受害者,同样死于非命。据说贾似道被贬循州途中,行至一处古寺时,负责护送任务的循州县尉郑虎臣看见寺壁上有吴潜被贬南行时的题词,便故意问贾似道:“贾团练,吴丞相何以至此?”贾似道“惭不能对”(《宋史》卷四七○)。因果轮回,贾似道终于死于为他陷害的吴循州同样的官职任上,同样的偏远县城。这不能不说是一场报应。

“十五年间一转头”,这是说吴潜被弹劾贬官循州,是在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贾似道被罢免贬官是在恭帝德祐元年(1275),其间正好相隔十五年。“转头”一词,在苏轼“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中也有出现。以一句“人生放下休”结束全词,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于人生如梦、辛苦算计终归空的思想。

此词最大的特色在于:一件复杂的历史事件被简单的六个字所讲述,这实在是词人的高妙所在。他隐去了十五年间繁复的现实变故,也删减了一切的前因后果,只是精练地提到“吴循州。贾循州”,但是他知道,只要提到这个,所有的人都会明白他要说的一切。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句“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乐复忧”,才知湖上人家并非简单地泛指,它也包含着对贾似道的特指。因为贾似道在位其间,曾在西湖葛岭建有“半闲堂”。词中连续运用了四组对应:去年一今年,乐一忧,乐忧更替一依旧流淌,吴一贾(他们生前曾是南宋政坛上的一对政敌)。又两次重复使用“秋”“循州”。这首词中充满了因果感,既讽刺了贾似道谋害他人、最终身死他手的下场,又鲜明地提出因果报应、人生无常的观点。南宋政坛的两位重要人物,南宋末年的两起重要政治事件,被作者以简要笔墨,诙谐口吻,融史入词。其中留下的空白与余味,发人深省。(黄阿莎)

集评 明·杨慎:“似道遭贬,时人题壁云(略)。此语视雷州寇司户之句尤警。吴循州谓履斋之贬,乃贾挤之也。”(《词品》卷五)

静深秋晓图【清】 吴历

链接 贾似道昏聩把握朝政与宋、元“襄阳、樊城之战”。在忽必烈即蒙古汗位后,蒙古政权的实力日益强盛,至元五年(南宋咸淳四年,1268),元世祖忽必烈采纳了宋朝降将刘整的建议,重新制定了“夺取襄(今属湖北)、樊(今湖北襄樊市)、浮汉入江、直趋临安(今浙江杭州)”的新作战方略。在这年的九月,忽必烈就派遣多路军队进攻襄阳、樊城。蒙古军针对襄阳、樊城设防严密的实际情况,采取长期围困、待机攻城的战法,从至元五年至七年的两年多时间里,元军在襄阳城外的鹿门山、白河口、万山修筑城堡,控制白河、汉水及陆路交通,以阻断宋军的后援。再加上当时南宋朝廷由权相贾似道把持朝政,昏庸腐败,对襄阳、樊城的支援不力,最终导致两处对外联系断绝。至元十年正月,元军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法,先后攻克了南宋的重要军事堡垒——襄阳、樊城,这是元灭南宋关键性的一战,自此之后,南宋王朝几乎丧失了与元军抗衡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