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子諲《阮郎归》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

宋词鉴赏·《阮郎归》·向子諲

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副标题指出本词写于“绍兴乙卯”,即高宗绍兴五年(1135),这时由于名将岳飞、韩世忠等屡次击败金及伪齐的军队,南宋的军事形势显得十分有利,具备进取中原的力量,但高宗等人畏敌主和,只图苟安而不思进取,作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下此词的。

首两句写作者风尘仆仆于鄱阳(今江西波阳县)道上,正值大江南北风雪迷漫。“易水”源出河北易县附近,是战国时燕国南面的疆界。《战国策·燕策》载有燕太子送荆轲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易水寒”的出处,意味着生离死别和誓杀强敌。这里的“易水寒”是指中原的沦丧和帝王被俘不回的耻辱。“同云”两句,从“遥知”生发而来。“同云”亦作“彤云”,指下雪前密布天空的阴云。“三关”,泛指中原关塞。极目北望,只见山外有山,怎不令人心碎欲绝。

下片承上而来。“天可老”三句是痛心国耻未雪。天本不会老,海也不可能翻,但即使天会老,海能翻,要消除北宋覆亡的靖康之耻却是难上加难,几乎比天老、海翻还要困难。“频闻”两句表达了作者切盼和怀疑的心情。经常听说朝廷派遣使臣去金国向二帝问候,但究竟何时两帝才能返回南宋呢?鸾,本为车上的鸾铃;辂(lu),是车上的横木,此处以鸾辂代表帝王的车驾。作者在这结束的两句中针对主和派打着“迎还二圣,恢复中原”的旗号,实际上却在顺应着高宗不可告人的内心活动,即并不打算部署军事力量、挥师江北,只求屈膝苟安、称帝于江左。这是因为如果南宋出师节节获胜,金国就会送还二帝,而他就得让位于钦宗。作者不能明说,只是以“频闻”、“几时”进行暗示,使读者领会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