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临江仙·陈与义》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诗词鉴赏《临江仙·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①临江仙,词牌名。  ②午桥,桥名,在洛阳县南十里外。  ③豪英,有气魄、有才干的人物。  ④“长沟”句,月深水流,投在水中的月影也仿佛静静流去。长沟,指大江大河。  ⑤新晴,指雨后初晴,夜月晶明。  ⑥“古今”二句,古今往来多少兴亡之事,都不过作为三更时分的渔唱樵歌的材料罢了。渔唱,打鱼人唱的歌儿。三更,指午夜,这里主要是为押韵。

这首词写于南渡之后,作者抚今追昔,抒发了对北方失地的思念。

词的上阕作者回忆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明月之下,午桥之上,豪气干云,英杰相聚。酣饮之间,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畅快淋漓。“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这是豪英欢聚的环境:月映水中,无声无息,随波逐流;月光之下,杏花弄影;笛声悠悠,直到天明。至此,桥上豪英,桥下长沟,桥畔杏花,水中明月,已构成一幅动静制宜、形神兼备的雅人高士夜饮图。彻夜竞吹的笛声,更加衬托出此时的幽雅与宁静。然而“忆”“昔”却毫不留情地告诉作者,这已成过去。这里有作者对英雄的呼唤,更有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慨叹。

词的下阕作者登楼抒怀。“二十馀年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往事如烟,二十多年,风风雨雨,国事沧桑,自己颠沛流离。回想这些,恍如一梦,思之令人胆战心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无奈之下,登楼赏月,更增怀古伤今之情。古往今来多少兴亡之事,尽付诸渔唱樵歌之中。对家乡的思念,对时局的忧伤,都融在了对历史的无限感慨之中。

综观全词,作者以淡语写哀伤,豪放中见深婉,情真意切,空灵超旷。无怪乎胡仔评曰:“清婉奇丽,简斋惟此词为最优。”

笛声是唐诗史上的一道风景,也是宋词中作者表达情感不可多得的意象。例如李益的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的词:“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陈与义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在这些笛声中,有诗人的思乡,有词人的悲伤,也有作者的伤时。笛声就是作者的心声。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进士。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南渡后,召为兵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知制诰,官至参知政事。以诗著名,亦工于填词。其词意境与诗相近,有清婉奇丽的特点。豪放处又接近苏轼,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有《简斋集》《无住词》。

代表词作:《虞美人·十年花底承朝露》《忆秦娥·鱼龙舞》《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点绛唇·寒食今年》《渔家傲·今日山头云欲举》《玉楼春·山人本合居岩岭》《清平乐·黄衫相倚》《定风波·九日登临有故常》《南柯子·矫矫千年鹤》《菩萨蛮·南轩面对芙蓉浦》等。

●临江仙,参见第73页相关介绍。

●陈与义作诗,向苏轼学,向黄庭坚学,向陈师道学,但说到底是向杜甫学。他把对近代诗人的揣摩作为向杜甫学习的阶梯。杜甫律诗的声调音节,是公推为唐代律诗里最弘亮而又沉著的,陈与义抓住其精髓,在创作实践中加以学习。尽管陈的意思不深,可是词句明净,音调响亮。靖康之难,国破家亡,天涯沦落。在流离颠沛之中,陈与义更加理解了杜甫,他们虽不同时,但却心心相印,成为患难中的知己。从而也深切体会到杜甫诗中安史之乱的境界,自然而然在实践中效法杜甫这类苍凉悲壮的作品。陈与义逃难的第一首诗《发商水道中》:“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诗。”可以说是其后期诗歌的发轫之作;《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虏至》“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表示他经历了兵荒马乱,才明白以前对杜甫领会不深。此后,他的诗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形成了雄阔慷慨的诗风。

陈与义的词慨叹历史,思念家乡;陈与义的诗同样是忧国忧民,心怀天下。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这首诗写于南渡之后、国破家亡之际。作者借登岳阳楼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出了自己深深的爱国之情。

首联写其地理形势与现状。岳阳楼坐落在洞庭湖之东长江水之西。它的帷幔、旗子低垂静穆,冷冷清清。夕阳西斜,迟迟未落。景为意景,无心之夕阳都迟迟不肯落下,何况人乎?颔联诗人登楼吊古伤今。岳阳城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吴蜀相斗之城。“横”使大好河山一分为二,使爱国诗人心中不顺,愁肠万曲。因而在洞庭湖和君山之间徘徊,直到暮色沉沉,虽悲愤万千,却又因朝廷的苟安万般无奈。颈联作者望远怀乡。诗人自陈留县到临安,三年的颠沛,流浪万里,艰辛备至。尽管如此,还是远望中原,渴望山河统一之情尽在其中。尾联直抒悲伤之情。风霜之中,白发之人,怀古伤今,悲伤不已。诗人空有报国之志,却找不到报国之门,只能仰天长叹。

整首诗沉郁悲壮,作者在登楼远望、感时叹势当中,伤国怀家、一腔爱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陈与义一代儒官,为国而忧愤,为民而伤悲,通过他的词、他的诗,我们已经窥见一斑。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